美方劝中国收回成命,F-35战斗机、核潜艇生产暂停,已撑不过九天
《纽约时报》4月14日再度发文聚焦中国稀土的主导地位,
文章里又是担忧又是劝说,感觉美国的产业和军事领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对于美国的军事和科技行业来说,从战斗机到导弹、无人机,再到电动汽车,
稀土的应用无处不在,而现在美国的这些企业已经被中国的反击“卡脖子”,
生产线停滞,订单无法完成,一旦这些库存用完后,他们就只能被迫停产!
中国的反击:精准、致命、无声
13号就有美媒消息就指出,中国对稀土金属和稀土磁体的出口管制引发了美国相关行业的恐慌,
他们担心这可能会导致这些矿产及相关产品出现供应短缺。
一些美国企业更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中国应该迅速解决稀土问题,
为了说服中国,他们表面上站在中国的角度考虑,称出口持续中断“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
但却闭口不提美政府长久以来对华各种打压措施。
中国的稀土管制反击,不是一场直接的军事冲突,确切的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美国空军的F-35战斗机到海军的核潜艇,再到各类导弹系统,稀土几乎无处不在。
F-35战斗机所使用的稀土合金材料,尤其是其中的磁体和电源组件,全部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
事实上,美国的军工行业在稀土的供应上早已进入“依赖模式”,
即使美国本土也有一些稀土矿,但这些矿中的稀土材料大部分都需要运到中国加工
特别是在“隐形战斗机”这一技术上,稀土的作用尤为突出。
F-35战斗机是美国近年来最为先进的战斗机之一,
其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需要中国稀土材料。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为了绕开中国,曾尝试替代部分稀土合金,
但事实证明这一替代方案并没有成功,
反而导致了F-35战斗机的交付延迟,甚至一度影响了飞机的安全性能。
美国库存告急,难以自给自足
尽管美国的国防和高科技产业深知稀土的关键性,
但他们对中国的依赖已经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
过去美国曾试图通过提升国内的稀土开采能力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2002年,美国曾关闭了一个重要的稀土矿,
并且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去补充这一空缺。
尽管最近几年,美国又试图恢复一些本土矿的开采,
然而由于加工能力的不足,开采出的稀土材料仍然需要运往中国加工。
此外许多美国企业并不愿意囤积过多的稀土材料。
由于稀土价格高昂,许多企业为了保持财务灵活性,选择了较低的库存水平。
这导致一旦中国实施出口管制,许多企业便会面临原材料短缺,生产线停滞。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军事承包商和航空航天企业纷纷感受到了这一点。
特别是一些军事承包商,他们依赖中国稀土的程度甚至比一般商业企业还要深重。
无人机、导弹、雷达等武器系统中都需要大量稀土材料,而美国的供应链几乎无法自主支撑。
中国的稀土优势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生产全球99%的重稀土金属,控制了全球约90%的精炼稀土。
并且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从开采到精炼,再到制造磁体和其他重要组件,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掌握在中国手中。
美国虽然试图恢复本土稀土产业,但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技术上,都无法与中国匹敌。
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在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留给自己的只有依赖这一全球供应链!
如果美国继续在贸易战中施压,中国完全可以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武器,
让美国感受到更大的痛苦。
短期补救,长期无解
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特朗普政府尝试推出一些应对策略,
包括提议从太平洋海底寻找替代金属鼓励国内企业加强稀土开采,
但这一过程不仅耗时且成本高昂,短期之内根本无法弥补。
美国的一些企业和军事承包商已经开始采取应急措施,
通过增加库存来应对短期的供应链断裂。这一策略仅能维持几个月的供应,
一旦库存消耗殆尽,生产线将面临严重的停滞。
美国的军事项目和高科技产业已经深陷困境,
他们急切地希望中国能够撤回管制!
中美稀土博弈的未来
在这场看似平静的贸易对抗背后,稀土这一关键资源的博弈,
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全球产业链和国家安全的格局。
美国在稀土领域的依赖,暴露了其在全球竞争中的脆弱性。
面对中国的反击,美国只能在短期内感受到痛苦,
要想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稀土将继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文编辑:X
中国管制稀土出口,美国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2025-04-14 12:12·观察者网
“美军曾想替代F-35所用的中国制造合金,但就是绕不开中国”
2025-04-15 11:00·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美国纽约时报4.14再发文,聚焦中国稀土主导地位
【中国那些事儿】外媒:中国强力反制 展现自信姿态
2025-04-10 12:52·中国日报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