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小米雷军宣布,其自主研发设计的“玄戒O1”芯片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并且是基于3nm的制程工艺。
目前,3nm芯片是现有量产旗舰芯片中最先进的工艺,这意味着,小米已经成为全球少数几家能自主设计并量产3nm工艺芯片的科技公司之一。
更关键的是,搭载这款芯片的两款旗舰产品——“小米15s Pro”和“小米平板7 Ultra”——将在5月22日发布,直接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从旁观者来说,这一消息的震撼程度,不亚于当年华为麒麟芯片的横空出世。但和华为不同的是,小米的“玄戒O1”并非完全替代高通,而更像是一张“备胎牌”:既展示技术肌肉,又给供应链伙伴传递信号:“我不是非你不可。”
芯片行业有句话:“7nm是门槛,5nm是分水岭,3nm是顶级玩家的游戏。”目前全球能玩转3nm的厂商屈指可数——苹果、高通、联发科、三星,再加上现在的“玄戒O1”,小米正式跻身这一梯队。
3nm工艺的优势简单粗暴:性能更强,功耗更低。比如,同样跑一个大型游戏,3nm芯片可能比5nm芯片省电20%,同时帧率更稳。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更流畅的体验。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这次没有像华为那样“All in自研”,而是走了一条更务实的路线:“两条腿走路”——既用高通,也用自研。这种做法看似保守,实则高明。
高通CEO的回应:表面淡定,内心慌不慌?
高通CEO安蒙很快作出回应,大意是:“小米仍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未来高通还是小米旗舰机的主要供应商。”
这话听起来像是安抚市场,但细品之下,信息量很大。
首先,高通强调“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其实是在告诉投资者:“别慌,小米跑不了。”但问题是,如果小米真的完全依赖高通,何必特意强调“稳固”?这反而暴露了一丝不安。
其次,安蒙举了三星的例子:“三星也有自研Exynos芯片,但高通仍是其主力供应商。”这个类比很巧妙,但也暗藏玄机——三星的Exynos芯片口碑一直不如高通,甚至被用户吐槽“火龙”,所以三星旗舰机在欧美市场依然以高通为主。但小米的“玄戒O1”如果表现不俗,高通还能这么淡定吗?
从旁观者来讲,小米的真实意图或许是一种供应链的“柔性博弈”。
也就是说,小米自研芯片绝不是为了立刻取代高通,而是为了增加谈判筹码。在科技行业,供应链的话语权往往决定利润空间。
举个例子,苹果之所以能压价台积电、三星,就是因为它的A系列芯片完全自研,代工厂没得选。而小米过去依赖高通,议价能力自然受限。
现在“玄戒O1”量产,相当于小米手里多了一张牌:“你若不给我更好的价格或优先供货,我就可以多用自己的芯片。”这种策略,我称之为“柔性博弈”——不撕破脸,但暗戳戳施压。
事实上,这种玩法并不新鲜。华为早年用麒麟芯片时,高通立刻调整了对华为的供货策略;苹果自研基带芯片,高通马上主动降价续约。现在轮到小米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