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婚姻路:70后女性为何咬牙守住围城不放手?
清晨给老伴熬粥时,望着厨房窗台上那道被岁月磨平的裂缝,忽然惊觉这方寸天地竟困住了我三十载光阴。
年轻时总嫌日子太长,如今对着镜子里的白发才懂得,我们这代70后女人的婚姻,早被时代烙上了“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的印记。
刚结婚那会,我也曾在深夜里攥着存折哭湿枕头。
那年下岗潮席卷小城,丈夫蹲在门槛上抽着两块钱一包的烟,烟灰缸里堆满的何止是烟蒂,更是压在胸口喘不过气的房贷。
“离了婚你住哪?娘家弟弟刚添了二胎,总不能让外甥女睡阳台吧?”
母亲这句话,至今仍在耳边嗡嗡作响。
街坊张姐当年她揣着离婚协议冲到民政局,却在柜台前被一纸水电费催缴单生生拽回了家。
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比丈夫的冷暴力更让人胆寒。
我们这代人的存折上,写满了子女学费、老人医药费,唯独没有“为自己活一次”的预算。
记得女儿五岁那年发高烧,丈夫在酒桌上推杯换盏,我背着孩子在雨夜里拦出租车。
急诊室惨白的灯光下,孩子滚烫的小手死死揪着我衣角。
那一刻突然明白:孩子的眼泪,是栓住母亲最牢的绳索。
楼上的王姐丈夫出轨证据摆在眼前,硬是忍到女儿高考放榜才去办手续。
她说得实在:“离了婚孩子就成了没爹的娃,考公务员政审都要矮人三分。”
我们这代人字典里,“母亲”这个词的笔画,是用咽下的委屈一笔一划刻出来的。
去年同学聚会,离异多年的阿珍端着酒杯苦笑:
“现在小年轻离个婚像换手机壳,我们那时候?离了婚连菜市场都不敢去。”
这话不假,当年胡同口离异的刘姐,明明是个能干人,硬是被传成“克夫相”,说媒的只敢给她介绍瘸腿老光棍。
更扎心的是表姑四十岁离婚后本想清净过日子,亲哥却把老宅钥匙换了:
“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住,街坊该说我这个当哥的没本事。”
我们这代人的脊梁骨,早被街坊四邻的唾沫星子压弯了。
风雨同舟三十年,是枷锁还是铠甲?
如今看着女儿在婚姻里活得潇洒恣意,既欣慰又心酸。
她们敢对着出轨的丈夫摔门而去,能在婆媳矛盾时理直气壮住进酒店。
这些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底气,何尝不是用母亲的隐忍换来的?
但若真有时光机,我会劝三十年前的自己离婚吗?
看着相册里女儿穿着我缝的碎花裙毕业照,摸着外孙女如今睡着的婚房被褥,忽然懂得:
这代人的婚姻里,原就掺杂着比爱情更复杂的滋味。
老一辈常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
可若是您家闺女在婆家受尽委屈,您会劝她“为了孩子忍忍”,还是支持她“及时止损”?
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实想法吧!
创作不易,点赞是鼓励,分享是认可!
感谢您的每一次互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