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于东来搞到退网!引人民网发文“讨伐”!“柴怼怼”到底干啥了
五一假期,浙江街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商场高调开业,明星站台、锣鼓喧天,却被眼尖的网友识破 —— 这不过是蹭胖东来热度的「李鬼」。
正当胖东来准备用法律武器捍卫品牌时,更大的危机悄然袭来:坐拥20万粉丝的玉石博主「柴怼怼」突然化身「打假斗士」,对着胖东来的玉石柜台疯狂开炮。
他在视频里拍着桌子怒吼:「成本 3000 块的和田玉,胖东来敢卖 3 万!这不是暴利是什么?」
言辞凿凿间,评论区瞬间被「黑心商家」「赶紧倒闭」的骂声淹没。但诡异的是,这个自称「业内良心」的博主,自家直播间里一条成本 18 元的普通手串,却堂而皇之地标价 1800 元,理由是「大师开过光」。
更过分的是,当胖东来发函要求删除不实视频、甚至提起500万侵权诉讼后,柴怼怼不仅死咬不放,还把战火升级到地域攻击:「河南企业都这样,不偷税漏税根本活不下去!」一句话,把千万河南人的口碑拖进了舆论泥潭。那一刻,所有人都看懂了:这哪是打假,分明是一场有预谋的「流量碰瓷」。
从「玉石专家」到「碰瓷大师」:他的三板斧砍向了谁?
在踏入「打假圈」前,柴怼怼不过是个靠「玉石鉴别小课堂」攒了 20 万粉丝的垂直领域博主。
镜头里的他总戴着白手套,对着镜头讲解「和田玉的油性怎么看」「翡翠 A 货 B 货如何区分」,虽不算顶流,却也靠着「专业小众」的标签,在文玩圈混得风生水起。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躲在鉴定证书后的「小众博主」,会突然撕下专业面具,化身「打假狂魔」,将枪口对准远在河南的胖东来,一切都始于他对「流量密码」的疯狂觊觎。
第一斧:用「信息差」伪造正义人设
柴怼怼的视频里,永远摆着半打鉴定证书,开口闭口「我在和田待了十年」,可轮到胖东来的产品时,他却选择性失明 ——对人家公示的 GIA 国际认证、NGTC 国检证书视而不见,反而用「我摸过的玉比你见过的多」这种江湖话术带节奏。
有同行戳破真相:「他根本不懂玉石定价体系,租金、人工、售后这些成本全被他吃了,就靠一张嘴胡编乱造。」
第二斧:用「黑红逻辑」踩踏法律红线
当胖东来拿出销售凭证、成本核算表等证据反击时,柴怼怼突然换了套路:从「暴利指控」转向「税务举报」,甚至在直播间公开煽动粉丝「去查河南企业的账」。这种行为,早已超出商业纠纷范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7 条,煽动地域歧视属于违法行为,轻则拘留罚款,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可惜他忘了,法律不会惯着任何试图踩钢丝的「聪明人」。
第三斧:用「破罐破摔」绑架公众情绪
眼看账号流量飙升,柴怼怼彻底放飞自我:「就算胖东来告我,我也能靠流量赚回来!」「河南人护短,那我就把店开到他们门口!」
他算准了「黑红也是红」的流量密码,却低估了一个真相:当你把枪口对准「大多数人心里的好人」时,必然会引发全民反噬。
很快,同行博主甩出实锤 —— 他卖的「高冰翡翠」经鉴定是石英岩,成本不到 50 元;他鼓吹的「独家矿源」,不过是广东某批发市场的地摊货。「他以为自己在玩流量游戏,其实是在给法律挖坑。当『打假』变成『打钱』,当『质疑』沦为『抹黑』,键盘背后的手,终将被自己编织的谎言绞住。」
三、账号被封只是开始:这场闹剧教会我们什么?5 月 3 日,抖音官方出手了:柴怼怼账号被无限期禁言,所有攻击胖东来的视频下架。
看似突然的结局,其实早有预兆,因为他踩中了三个致命雷区:
1. 挑战「良心企业」的公众信任,就是与万千消费者为敌
胖东来有多特殊?在河南,它是「把员工当家人」的标杆:基层员工月薪 8000+,每周强制休息,连厕所都有专人 24 小时打扫;对顾客更是「变态级服务」:不满意就退货,甚至帮顾客遛狗、接送孩子。这样的企业,早已成为很多人心中「商业文明的乌托邦」。柴怼怼攻击的不是一个商场,而是无数人对「诚信经营」的信仰。
2. 混淆「监督」与「诋毁」的边界,终将被规则反噬
商业社会允许合理质疑,但质疑需要证据。柴怼怼的所有指控,全靠「我认为」「我听说」支撑,连一张像样的检测报告都拿不出。反观胖东来,每一步都走在阳光下:主动公开供应链,邀请消费者参观仓库,甚至把质检流程做成纪录片。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戏码上演,法律和平台终会站在「守规矩的人」这边。
3. 低估「集体愤怒」的力量,就是不懂流量的底层逻辑
短视频时代,流量从来不是「谁嗓门大谁有理」,而是「人心向背」的投票。柴怼怼爆红的 20 天里,胖东来的官方账号涌进 50 万新粉丝,线下门店客流激增 30%——人们用行动证明:比起看热闹,大家更愿意守护「认真做事的人」。正如网友说的:「你可以质疑任何企业,但别碰胖东来,因为它装着我们对『好生意』的最后期待。」
四、当于东来说出「关店退网」:他护的到底是什么?事件最揪心的一幕,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最后通牒」:「如果不严惩这种造谣者,我宁愿关掉胖东来,也不想再受这种气。」这个在商场摸爬滚打 30 年的硬汉,第一次在镜头前红了眼眶。
他气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潜规则:
当山寨者明目张胆蹭流量,当造谣者靠抹黑赚得盆满钵满,那些踏实做产品、用心做服务的企业,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他的愤怒,是所有守规者的无奈:我们不反对竞争,但竞争不该是「用脏水泼死对手」的下作手段。
5月7日,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向乱怼者开跑!
痞读说:「于东来的『任性』,实际上是最有底气的反击,毕竟生意可以不做,但尊严不能丢。
这个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倔脾气』:对山寨说不,对造谣说不,对所有破坏规则的行为说不。
因为只有让『碰瓷者』疼,才能让『做事者』安心。
尾声:流量狂欢终会退潮,但有些东西永远不该被践踏柴怼怼的账号凉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停止:
当「黑红」成为流量密码,当「质疑」变成生意,我们该如何守护网络世界的底线?
当良心企业被逼到退网边缘,当踏实做事的人喊出「不干了」,我们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流量再喧嚣,法律的秤不会偏;舆论再汹涌,人心的天平衡量一切。那些妄图在「碰瓷」中投机的人,终将明白一个道理 ——毁掉一个企业很难,但毁掉人们对「认真」的信仰很容易。而后者,才是我们最不该输掉的东西。
【互动话题】你如何看待「碰瓷式打假」现象?如果遇到类似的网络暴力,企业该如何自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