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战略思维,在井冈山就已经很超前,时间证明毛主席的正确
我党人才济济,有很多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宣传家、革命家等等,但伟大的战略家这个称号,却只归属于毛主席一个人。建党百来年,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人能够享有战略家这个称号。
战术和战略的区别,我们需要了解清楚。
战术,属于短期行为,当时当下就能看到,因此,战术的好坏,大家似乎都能切身感悟到,每个人能评点下。
战略,则属于长远性质的规划,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出效果,甚至一般人都难以理解这个战略是否正确,因此,能够察觉并制定正确战略的人很少,因为这太难了,不仅仅要思考战略,还要解释战略,执行战略。
毛主席的战略思维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非常超前,当时很多人难以理解。
打仗,武器装备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如果只拘泥于武器装备,最多就是一个师长水平,而永远不可能具备战略思维。
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刚上井冈山,手里的枪支也非常有限,自己的人枪支都不能全部配备,毛主席却还要送100支枪给袁文才,并决定由团长陈浩去第三营调枪60支。
当时第三营营长(实际上最初是第三团,后来因为缩编,成为第三营)是苏先俊,他非常难以理解毛主席的想法,直接拒绝陈浩,说道:“你陈浩夜壶镶金边一什么神器(气)?平白无故地把100多条枪送给打家劫舍的绿林,我就是不答应,三团的官兵们也不答应!”
苏先俊想要留着这些枪支,因为他打算重建第三团,留着这些枪有用。现在却要把这些枪支送给外人,而且这些外人还不一定能帮助革命队伍,毛主席这种做法,苏先俊确实难以理解。
难道枪支在自己手里不更好吗?难道枪支优先发给自己人有错吗?自己人总比外来人要可靠吧?
余洒度、陈浩这些人也觉得毛主席那么做不对,余洒度更是说道:“毛泽东除了玩弄耍嘴皮子卖狗皮膏药这一套,对军事到底是不懂的,偏偏又那么专制,霸道,工农革命军总有一天会断送在他手上!”
实事求是地讲,从表面来看,余洒度、陈浩、苏先俊等人那么想也无可厚非,但这也说明他们的战略思维有限,只是在乎眼前的利益。
战略家要考虑长远的事情,枪支没了可以再缴获,人心没了就真没了。当时,革命队伍无论有多少枪支,都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就是“乞丐和龙王比宝”,是没法比的。
我们唯一能够和国民党军队对抗的,就是我们需要人心,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尤其是根据地的群众支持。
毛主席送100支枪给袁文才,看似我军少了一些枪支,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凝聚人心的战略思维,让袁文才的队伍心甘情愿地跟随我军,并帮助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余洒度、陈浩、苏先俊等人觉得毛主席的做法,是对军事一窍不通,他们担忧工农革命军的前途,但实际上,时间证明了毛主席的战略正确,最后背叛革命的是他们三人,将工农革命军发展壮大的是毛主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