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有钱没钱,记得:吃4样,做1事,安康顺遂,老传统别丢
今日立夏,有钱没钱,记得:吃4样,做1事,寓意安康顺遂,老传统需传承。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今天立夏了!楼下的梧桐树荫已经能罩住半个院子,去年在阳台种的小番茄结出青涩的果子,连菜场里都摆满了嫩生生的蚕豆和红玛瑙似的樱桃。这个时节总让我想起奶奶的竹编食盒,每到立夏清晨,她总会变戏法似的掏出染成茜红色的鸡蛋、用新麦蒸的松糕,还有装在玻璃罐里亮晶晶的青梅露。老人家总念叨:"立夏吃得好,苦夏不来找",今天我也要复刻记忆里的立夏味道,用4道时令美食接住这个滚烫的夏天!
1、青梅酒;初夏的青梅最是娇俏,青中透黄的模样像极了十六岁少女腮边的羞。往年总嫌泡青梅酒麻烦,今年在早市撞见带着晨露的新鲜梅子,突然就懂了古人"且将新火试新茶"的雅兴。洗净的青梅要先用牙签剔去蒂头,这步千万不能偷懒,否则泡出来的酒会发涩。挑个透亮的玻璃罐,按1:1:0.5的比例叠放青梅、冰糖和29度左右的米酒。我特意选了小粒黄冰糖,看着它们在酒液里慢慢融化,像极了琥珀色的星辰沉入海底。封罐前偷偷塞进几片紫苏叶,等秋风起时开封,定会染上抹嫣红。
青梅酒要等三个月才能喝,但馋嘴的人总有办法——取几颗酒渍青梅捣碎,拌在酸奶里就是酸甜开胃的下午茶。玻璃罐摆在书架上,看阳光穿过琥珀色的液体在墙上投下光斑,恍惚间听见陶渊明在南山下轻笑:"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2、立夏五彩饭;在江南生活过的人,没有不爱立夏饭的。新上市的豌豆碧绿生青,春笋还带着山野气息,加上腊肠、香菇和当季蚕豆,凑成五形五色的圆满。
糯米提前泡两小时,腊肠切片煸出油,趁着锅气正旺时倒入笋丁翻炒。这里有个小秘诀:蚕豆要最后放,才能保住那抹翡翠色。所有食材转进电饭煲时,我总要多撒一把豌豆,蒸熟后米粒裹着薄薄油光,豌豆像散落的翡翠珠子。掀开锅盖的瞬间,水蒸气带着山海的鲜香扑面而来,恍惚回到了外婆的灶披间。
盛饭时故意把焦香的锅巴铲得咔咔响,小时候总跟表弟抢这口脆香。现在端着碗靠在厨房流理台,看窗外石榴花被风吹得乱颤,突然懂了《山家清供》里说的"夏宜急火快炒,存其生气"。
3、茶叶蛋;立夏吃蛋的习俗竟藏着大智慧:古人觉得鸡蛋形似混沌初开,立夏食之能护住精气神。我偏爱的茶叶蛋,更是把寻常食材吃出禅意。
冷水下锅煮熟的鸡蛋,捞出过凉水敲出冰裂纹。八角、桂皮、香叶这些香料要和红茶包一起煮出琥珀色的卤水,重点是要加勺老抽——这是楼下早餐铺王婶教的绝招,能让蛋壳裂痕处晕染出大理石纹。小火慢煨两小时后关火浸泡,此刻最考验耐心,就像生活里的好滋味都需要等待。
今早特意用蓝染布包了茶叶蛋送给邻居,看她家小孩迫不及待剥壳的样子,蛋壳碎裂的声音清脆得像初夏的雨滴。裂纹里渗出的酱色纹路,多像命运在每个人身上刻下的独一无二的印记。
4、凉面;北方人的立夏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过水凉面。我改良了老北京的芝麻酱方子,调出更适合南方口味的酸甜汁。碱水面煮到八分熟就捞进冰水,瞬间收缩的面条会特别劲道。灵魂酱汁要用二八酱(两成花生酱八成芝麻酱),加蒜水、香醋和雪碧调开——没错!就是那个碳酸饮料,这是胡同口面馆老板酒后吐的真言,雪碧里的果葡糖浆能让酱汁更顺滑。码上黄瓜丝、胡萝卜丝和烫熟的绿豆芽,最后撒一把油炸花生米,脆响的声音是夏天最动听的前奏。
吸溜第一口面条时,芝麻香混着碳酸气泡在舌尖跳舞,凉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忽然想起《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冷淘面",原来宋朝人早就发明了中式冷面,古今饕客的心思总是不谋而合。
立夏必做事:除了吃吃喝喝,我们老家还有"立夏称人"的习俗。奶奶会在大槐树下挂杆大秤,孩子们轮流坐进竹筐,秤砣要往高处打,寓意"称心如意"。今年我在阳台挂了台智能体脂秤,站上去时APP自动弹出:"今日立夏,愿您收获轻盈的夏天。"哑然失笑间想起那句古诗"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原来科技时代的仪式感,依然流淌着旧时月色。
厨房还飘着茶叶蛋的余香。手机弹出天气预报:明日气温28℃。突然发现,二十四节气就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月光宝盒,在每个时令节点轻轻叩响,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在青瓷碗盘间触摸四季轮回的温度。这个夏天,愿你我都能在时令风物里,打捞起生活的诗意与从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点赞转发分享给身边人知道吧,谢谢观看,我们明天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