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掉90万元人民币,中国稀土太子爷,父子联手败光百亿家产

肥猫看娱乐 1周前 (05-02) 阅读数 357 #娱乐

一顿饭花了41.8万元人民币,还不算自带的几十万斤酒,过着如此奢靡生活的正是顶着“中国稀土太子爷”光环的蒋鑫。

他们家族掌控的上市公司,曾是资本市场的明星,如今却连年亏损,股价跌成了无人问津的“仙股”。

从白手起家到登上福布斯富豪榜,靠稀土积累的百亿家产,这对父子现在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天价饭局震动网络

2018年9月,一张价值41.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菜单在网上疯传,立马点燃了吃瓜群众的热情。

菜单上一条7斤多的野生大黄鱼就卖到了快11万7千块。

还有单价1万多的鲍鱼,这顿饭总共花了近90万,简直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而晒单的人是蒋泉龙的儿子蒋鑫,他当时可能只是想随手发个日常,没承想直接把自己和父亲推上了风口浪尖。

网友们顺藤摸瓜,把他的老底都扒了出来,没想到他还是HAC顶级跑车俱乐部的成员。

家里停着布加迪、帕加尼这些一般人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豪车。

据说总价值接近两亿人民币,除了玩车,他还搞过电竞俱乐部,叫Snake,也算是紧跟潮流。

儿子这么高调,当父亲的蒋泉龙也没闲着。

就在天价饭局前一年,某赌场把蒋泉龙告到了香港,追讨大概1.08亿港元的赌债。

原来老爷子从2014年就开始在赌场赊账玩,几年下来欠了不少。

虽然他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稀土”赶紧发公告说这是老板私事,跟公司没关系。

但这事还是让外界对这个家族的财务状况打了个问号。

这家子的奢华做派,跟他们公司这些年不太景气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

也难怪大家会议论纷纷,这种高调背后,是真有底气,还是另有隐情,外人不好说。

真假国企让人糊涂

而就在蒋家父子因为花钱和欠债上新闻的同时。

他们家的公司,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稀土,却在2019年5月21日上演了一出好戏。

一天之内股价翻了一倍还多,涨了108%,盘中最高冲到130%,简直是奇迹。

要知道这只股票之前长期在1块钱港币以下徘徊,是典型的“仙股”,没几个人关注。

为什么突然这么猛?原因也是让人哭笑不得,居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名字“中国稀土”。

当时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备受关注,很多人一听这名字,以为是国家队出手了,赶紧就往里冲。

但实际上大家误会了,这家公司根本不是国家的。

这是一家蒋泉龙家族百分百控股的私营企业,它在2000年之前还叫“宜兴新威控股有限公司”。

而真正的国家品牌全名叫“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铝集团旗下的。

这家公司在2018年6月就已经向A股递交了上市申请,根据国家规划,未来稀土行业要整合到中铝、五矿等六大集团手里。

所以很多投资者可能是被名字给忽悠了,买了个看似国字头的民企股。

这种误会加上市场热点炒作,才有了这次股价的暴涨暴跌。

穷小子靠稀土发家

不过虽然是个乌龙,但是回头看看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蒋泉龙,他的发家史的确是个传奇的故事。

他出生在农村,家里穷,据说只读了四年半书就辍学了。

为了生计,他早早进了进了厂子干活养家。

谁也没想到,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小伙子,硬是凭着钻研和苦干,十多年后成了专家。

技术过硬,脑子也活,32岁那年他揣着攒下的3000块钱,拉着妻子钱元英一起,在家乡办起了“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

这算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工厂很快就做起来了。

他眼光毒辣,发现稀土是个好东西,于是相继搞起了稀土分离厂和冶炼厂。

那时候中国的稀土行业正火热,他的企业顺风顺水赚了不少钱。

到了90年代,他又把业务拓展到其他领域,1999年他把之前成立的公司弄到香港上市。

几年后他的身家达到11.4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不过他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那个特定年代给草根创业者提供的巨大机遇。

二代接班风光不再

可惜花无百日红,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7年以来。

产品价格波动,国家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开始加强对稀土资源的管控和整合,公司也开始亏损了。

股价也从高点一路下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仙股”,市值蒸发了上百亿港元。

这时候的他似乎没能再现当年的“点石成金”,反而被曝出沉迷赌博欠下巨债。

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在2008年加入公司,2017年更是接替父亲成了公司主席。

但从外界看来,这位二代接班人似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这些爱好上。

加上那顿惊人的天价饭局,让人不禁把他和“败家子”联系起来。

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刻薄,但公司业绩摆在那儿,父子俩的高调生活方式也确实扎眼。

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孤例,想想山西曾经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钢铁的李兆会,他也是临危受命接班,当年才22岁。

起初也干得不错,但后来也迷上了资本运作。

主业经营不善,加上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最终在2014年,把父亲留下的百亿资产彻底败光。

无论是稀土还是钢铁,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家族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都让人唏嘘不已。

结语:

“富不过三代”虽是老话,但有的时候确实是个逃不过的“魔咒”。

尤其是在外界不断变化的时候,如果自己不知道寻求突破,最后可能更是死路一条了。

参考信源

华商韬略22岁接班,10余年输光家业,他可能是中国最惨的富二代

界面新闻 当年踩上稀土浪潮的富豪:如今欠上亿赌债,儿子迷上百亿豪车 中国稀土公司创始人蒋泉龙及其儿子蒋鑫的“故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肥猫看娱乐

肥猫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