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下!帮助恒大制造2.4万亿债务窟窿的幕后黑手,迎来终局

星瑞看历史 4天前 阅读数 7285 #历史

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在2021年彻底爆发,2.4万亿元的债务窟窿把这家中国房地产巨头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普华永道作为恒大14年的审计机构,被指责为“幕后黑手”之一。到了2024年9月,普华永道因审计失职被中国监管机构重罚,业务暂停,声誉崩塌。

恒大的崛起:从草根到地产霸主

恒大集团的掌门人许家印,是个典型的草根逆袭故事。1958年,他出生在河南周口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一般,能上学就不错了。

1982年,他从武汉钢铁学院(现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毕业,拿了个金属材料专业的学位,之后进了河南舞阳钢铁公司。从基层干起,靠着努力混到了车间主任的位置,那时候算是捧着铁饭碗,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不过,1992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了,许家印坐不住了。他辞了职,南下深圳闯荡。先是在中达集团干业务员,攒了点经验和人脉。到了1996年,他一咬牙创立了恒大集团,正式杀进房地产这个当时正火的行业。

许家印眼光毒辣,加上敢拼敢干,恒大抓住了中国城市化加速的东风,业务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从广州起家,短短二十多年,恒大就成了中国房地产的头把交椅,项目遍布全国,楼盘一个接一个开。

恒大的扩张靠的是啥?简单来说,就是“借钱干大事”。许家印的策略很激进,大手笔拿地、建楼、销售,再拿赚来的钱继续借债扩张。2009年,恒大在香港上市,市值蹭蹭往上涨,许家印的身家也跟着水涨船高。

公开数据显示,他的个人分红从2009年的0.7亿元,一路飙到2018年的144亿元,累计分红高达514.21亿元。风光的时候,他稳坐中国富豪榜前排,谁看了都得说一句“牛”。

但这繁荣背后,隐患早就埋下了。恒大借钱借得太猛,债务像脱缰的野马,压得公司喘不过气。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财务状况已经摇摇欲坠。而这个时候,普华永道的出现,成了恒大能撑下去的关键。

普华永道:百年老店的光环与争议

普华永道是啥来头?简单介绍一下,这家公司在1849年成立于英国伦敦,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业务覆盖审计、税务、咨询等领域,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25万员工。

百年老店,名声响当当,服务过无数大企业,它的审计报告在业内就是“金字招牌”,投资者一看就放心。

在中国,普华永道赶上了经济腾飞的好时候。改革开放后,大批企业需要国际化服务,普华永道顺势进来,给不少公司做审计,赚得盆满钵满。

2009年恒大上市时,挑中了普华永道做审计机构,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它的国际信誉。普华永道的加入,确实帮恒大打开了融资的大门,吸引了海内外投资者的目光。

但这合作也不是没争议。普华永道和恒大搭上线后,14年里关系越来越紧密。公开信息显示,普华永道给恒大的审计费用从2010年的969.9万元,涨到了2020年的5400万元,翻了近五倍。

这钱可不是白拿的,背后牵扯的利益纠葛,让人不得不怀疑它在恒大债务窟窿里的角色。

2.4万亿债务窟窿是怎么来的?

恒大的债务危机不是一天两天蹦出来的,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2009年上市后,恒大靠着普华永道的审计背书,融资渠道彻底打开。银行贷款、发债券、信托融资,各种方式齐上阵。

恒大的玩法很简单:借钱拿地,建楼卖楼,再拿卖楼的钱继续借债,循环往复。早期市场好,这模式确实让恒大赚得盆满钵满,市值一度冲到几千亿港元。

但问题出在哪?房地产这行,周期性太强。恒大扩张太快,摊子铺得太大,资金链绷得跟钢丝一样。公开数据显示,到2021年危机爆发时,恒大的总负债高达2.4万亿元。

这是个啥概念?差不多相当于一些省份一年的GDP,吓人吧。更别提这其中还有大量短期债务,压得恒大喘不过气。

普华永道在这中间干了啥?按理说,作为审计机构,它得盯着恒大的财务报表,发现问题就得喊停。可现实是,普华永道非但没拉警报,反而帮恒大把报表做得漂漂亮亮。

据调查,恒大通过各种会计手法虚增了数千亿元的收入和利润,而普华永道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直接配合操作。

比如,恒大有些楼盘压根没建完,甚至是烂尾楼,但报表上愣是写得像已经卖出去了一样。普华永道审核时,没认真查实,就点头通过了。

还有更离谱的。恒大有些项目明确标了“敏感”,不让普华永道的人靠近,审计团队居然也同意了。这样的操作,哪还有啥独立性可言?

14年下来,普华永道和恒大成了“铁哥们”,一起把这个虚假繁荣的泡沫吹得越来越大。恒大的债务窟窿越滚越大,最终到了收拾不下的地步。

危机爆发:恒大的崩盘与普华永道的丑闻

2021年,恒大的资金链彻底断了。楼盘停工,员工讨薪,股价暴跌,债务违约的消息接连爆出。2.4万亿元的债务窟窿暴露出来,震惊了整个市场。

恒大想甩锅,赶紧跟普华永道解约,撇清关系,但这时候谁还信啊?监管机构立马介入,香港财务汇报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联手查账,发现普华永道在恒大审计里问题一大堆。

调查结果显示,普华永道严重失职。恒大的财务黑洞早就有了,普华永道却没尽到审计的责任,反而帮着掩盖问题。

2024年9月,中国监管部门对普华永道下了狠手:罚款4.41亿元,外加暂停部分业务6个月整改。这罚单可不轻,4.41亿元在审计行业算是天价了,直接打得普华永道元气大伤。

更惨的是,处罚一出,普华永道的客户跑了一堆。据报道,至少40家重要客户跟它解约,损失超6亿元。百年老店的招牌砸了,市场信任没了,普华永道这回真是栽了个大跟头。

恒大这边也好不到哪去,公司基本瘫痪,许家印的富豪梦也碎了一地。

普华永道为啥会走到这一步?

说实话,普华永道落到这地步,不全是恒大的锅。审计这行,利益冲突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普华永道给恒大做审计,收的是恒大的钱,时间长了,哪还能保持啥独立性?

审计费从969.9万涨到5400万,这数字背后,是双方越来越深的勾连。普华永道为了保住这块肥肉,慢慢从“看门人”变成了“帮手”。

再加上房地产这几年太火了,恒大这种大客户对普华永道来说就是棵摇钱树。监管压力小的时候,普华永道自然乐得配合,把风险抛在脑后。

可市场一变,风向不对,恒大一倒,普华永道也跟着暴露了。这种“共生关系”,在危机面前根本扛不住。

还有个原因,是普华永道内部管理的问题。14年审计,愣是没发现恒大报表里的猫腻,这说明啥?要么是能力不行,要么是故意装瞎。

监管查出来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的失误,而是整个团队的系统性失败。普华永道这回算是为自己的松懈付出了代价。

市场影响:谁在为这场危机买单?

2024年9月,普华永道被罚,业务被停,恒大的债务窟窿还在那儿摆着,这场金融风暴算是告一段落。但故事真就结束了吗?未必。

恒大和普华永道的崩盘,影响可不小。首先是恒大的债权人,银行、信托、债券投资者,2.4万亿的窟窿,谁来填?

不少小散户买了恒大的理财产品,血本无归,哭都来不及。还有那些买了恒大楼盘的业主,房子没建完,贷款还得还,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普华永道这边,客户跑路,业务缩水,整个审计行业的信任度都被拉低了。其他三大(德勤、毕马威、安永)估计也在暗自捏把汗,生怕自己也被拖下水。

更大的影响,是对市场的警示。企业造假、审计失守,这事儿再不整治,整个金融市场就得乱套。

监管机构这回也算下了决心。罚普华永道、查恒大,就是要杀鸡儆猴,让大家都明白,玩火是会自焚的。

但话说回来,光罚钱、停业务就能解决问题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审计行业的利益链条太复杂,监管要想彻底管住,还得下更大力气。

评论列表
  •   核桃芯  发布于 2025-05-13 11:26:29  回复该评论
    小编你甩出来的这包洗衣粉,能洗什么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星瑞看历史

星瑞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