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饿到心慌手抖?抓着筷子都晃,冒冷汗还头晕?别只当是低血糖!这背后可能藏着大病。有人硬扛耽误治疗,追悔莫及。明明吃够了饭,为啥还会这样? 最常见的是低血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主任指出,成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低于3.9mmol/L就会发作。除了心慌手抖,还会出汗、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吃15克碳水,比如半杯果汁,15分钟后复测血糖。 但不是所有症状都算低血糖。有人查血糖正常,饿了还是难受,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分泌延迟,饿时反而大量分泌,导致血糖骤降。空腹血糖6.1-6.9mmol/L就要警惕,得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前期患者要减少精制糖摄入,比如白米饭、甜饮料。用杂粮饭代替一半主食,每天吃够蔬菜。这样能减轻胰岛负担,延缓病情发展。别等发展成糖尿病再干预,那时就麻烦多了。 甲亢也会让人一饿就慌。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代谢,身体消耗快,很容易饿。除了心慌手抖,还会怕热、多汗、体重下降。要去查甲状腺功能,确诊后遵医嘱治疗,别自己买保健品吃。 还有种少见但危险的情况,是胰岛素瘤。肿瘤会疯狂分泌胰岛素,不管饿不饿都让血糖降低。这种心慌手抖常在空腹时发作,甚至半夜疼醒。通过禁食试验能确诊,大多需要手术切除肿瘤。 出现这些症状,别硬扛也别瞎猜。先记录发作时间、频率,还有吃什么能缓解。再带着记录去内分泌科就诊,查血糖、胰岛素和甲状腺功能。这些检查能帮医生精准判断病因。 有人觉得饿了难受,多吃点就行。这种做法很盲目。要是胰岛素瘤,多吃只会让肿瘤更活跃。要是糖尿病前期,多吃会让血糖波动更大,加速病情进展。找对病因才能对症处理。 平时预防也有讲究。别等饿到极致再吃饭,三顿正餐外,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可以加次餐。选坚果、无糖酸奶这类高蛋白食物,能稳定血糖,减少心慌手抖发作。 很多人把饿了心慌当小毛病,其实是身体在报警。这四种情况里,不管哪种拖延都可能加重。早发现早检查,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你有过这种情况吗?别再不当回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