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大模型如何帮助科学技术大发展?基本原理是什么?昨我思考得出很有把握的结论,

烨华聊商业 2025-10-31 12:01:32

AI与大模型如何帮助科学技术大发展?基本原理是什么?

昨我思考得出很有把握的结论,大模型如果不帮助人类科学技术取得大突破,就不是工业革命,不如电力、计算机、互联网的意义大。大模型是人类历史上能力最强的老师,能AIGC产生内容,但如果没有帮助人类提升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最终会是泡沫。

如果AI搞出了生物科技大突破、核聚变发电、智能具身机器人等革命性成果,就真的会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率会大幅提升。

这也是年初微软CEO纳德拉说的,“真正的基准不是某个AGI技术指标,而是世界经济是否以10%的速度增长。只有当AI真正走进产业、带来生产力的跃升,我们这个行业才算成功。”

AI的价值不能仅靠技术参数或模型规模来衡量,而应看它是否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带来类似工业革命那样的经济增长。如果AI能让全球经济年增速达到10%,那将意味着经济规模每7年翻一番,远超当前多数国家1–3%的增长水平。纳德拉强调,AI的真正赢家不会是科技公司本身,而是那些将AI应用于自身业务的广泛产业。只有当这些产业因AI而实现生产力飞跃,经济才可能重回高增长轨道,AI的价值才算真正落地。

纳德拉水平可以,我想了很久以后,最近才明白还真是这个道理。还有个怪事,微软自己似乎没有狠命大搞大模型,美国排前的大模型ChatGPT、Gemini、Claude、Groq都不是微软做的,只是有投资。2025年8月,微软发布的MAI-1-preview,是首个从头到尾自主训练的基础大模型,1.5万张H100,这才正式开始自研大模型。微软大力在Copilot、Azure、Office等产品中接入多家大模型,估计是战略上认为“用大模型”才更关键。

估计很快各大公司对于基础大模型的热情就会大降,不会去赌无所不能的AGI。热点有两个,一个是用AI真正赚钱,优化广告、取代白领之类的,这只是改变分配,不会提升经济增长率。意义更大的热点,是用AI实际帮助科学技术大突破,各领域都想如何用AI搞生产力突破。

大模型应该能正面帮助科技发展,例如科研人员调研行业、写文章就受益很大,已经是必须的了。如"知识压缩",大模型用千亿级参数把文献、实验数据、图像、代码等多源信息统一编码,研究者自然语言直接查询跨学科知识,显著降低信息检索与整合成本。再如自动生成与实验设计,大模型在材料、药物、能源等领域先给出候选配方或反应路径,调用仿真工具验证,"AI 提出假设—计算机验证—实验精选"会是新的科研范式,缩短研发周期。

在一些工业场合,如我之前介绍过一家公司的时间序列工业大模型TPT,将工业数据整合进大模型里,应用时方便多了,等于有好老师带了,经验还越来越丰富。这种大模型一次训练,随处部署,支持配方优化、缺陷检测、设备维护等任务,为制造业注入持续改进动力。

但是感觉这些还是辅助性的工具,帮助人省事了,提高科研与工业生产效率。但并没有超能力直接带来科技大突破,AI还没有这个能力。

我认为是这样的,AI就是收集齐了所有资料,然后形成了还可以的体系理解。这种理解不如人类专家深入原理级别,经常会出错,有时错得很离谱,但已经是很不错的工具了。通过“大力出奇迹”堆算力疯狂思考,AI有时也能给出一些不错的科研建议,但还是助手的层面。原来人们因为大障碍搞不出的东西,AI也不会有大招,如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复杂的生物系统,特别难,人想不出招AI也不行。

就如在数学证明上,AI能靠算力解决一些“难题”,但这些是“可解”范围的,有套路。真正的突破性证明需要很长的几十页的证明,AI就还没有这么强的建构证明体系的能力。因为AI每一步都有小概率出错,大难题需要很长的步骤,比奥数题需要的步骤多几十倍,AI思考久了出错乱套了。估计AI4S就卡在这了,长时间思考能力还是不行,也不知道如何改进。大模型总会有幻觉,自己以为对了,浪费无数算力在鬼扯。

已经有一些AI4S的大突破,如AlphaFold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这是一种精巧的大算力搜索算法,专门对某个问题设计计算机算法,用神经网络来优化搜索空间,和大模型的“无所不知”不是一个套路。

总体感觉,AI与大模型是在帮助科学技术研究加速,人才培养速度肯定加快了。如中国生产的论文一年翻倍(投稿量)是可能的,写论文快了。但真正厉害的大论文,以及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还得靠人为主,AI还需要原理性的进步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0 阅读:1
烨华聊商业

烨华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