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买电话卡更需要实名认证,我就想问问各大运营商,电信诈骗的虚拟号码为什么就查不到他们的实名呢?谁能给14亿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男子的话让无数网友拍手叫好,这几年电信诈骗越来越猖狂,手法层出不穷。很多受害者都是因为一个“看似真实的电话”被骗得倾家荡产。 可讽刺的是,普通人办个手机号,要刷身份证、拍照、活体认证;而诈骗犯却能轻轻松松搞到一堆“虚拟号码”,打一通电话、骗一笔钱,然后人就像蒸发了一样。 就比如江苏一位张大爷之前就接到了一个“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语气专业,说他信用卡涉嫌洗钱,要配合调查。 张大爷一听吓得够呛,赶紧按照对方的指示,把自己银行卡里的钱都转入“安全账户”。直到儿子回家才发现不对,报警后一查,所谓的“银行号码”,竟然是境外虚拟号,根本追踪不到。 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打着“公安”“法院”“银行”“快递公司”的旗号,骗子们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官方号码,一步步诱导受害者上钩。 而让人愤怒的是,这些号码看起来都“实名制”,但实际上根本查不到源头。很多都是通过网络申请的“虚拟号码”,号段不属于三大运营商,甚至有的来自境外,查无此人。 有民警曾表示,他们抓诈骗分子时,最头疼的不是破案过程,而是“找人难”。电话追踪到最后,要么跳到境外,要么显示虚拟号码服务器在国外。对方轻轻一点“注销”,线索就彻底断了。 有人被骗几千块,还能自嘲“买了个教训”;有人被骗几十万,连房都抵押出去了。可是报警之后,往往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会尽力侦查”“案情复杂,需要时间”。警方当然在努力,可一些系统的漏洞不补,骗子就永远有可钻的空子。 或许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各个系统监管的问题。 这也是那位男子发出质问的原因,普通老百姓,已经被层层“实名制”约束得动弹不得,可骗子反而能在这些系统里自由穿梭,毫无代价。 所以,当那个男子喊出那句“谁能给14亿人一个合理的解释?”时,不只是愤怒,更是一种期盼。期盼那些机构或者运营商能真正为老百姓的安全站出来;期盼实名制不再只是针对普通人,而是能真正堵上犯罪的漏洞。 虽然电信诈骗不可能一夜消失,但只要不再放任“虚拟号实名制的假象”,只要真有人敢于负责,敢于动真格,也许那一天,诈骗电话就会比现在少得多,至少能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信息来源: 新华网丨聚焦电信诈骗:手机实名制“悬空” 未落地到位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