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时任青海省委常委兼副省长的尹克升被提拔为省委书记,主政高原大省青海。 尹克升1932年3月出生在河北通县,那地方现在是北京市通州区。家里是普通农民,日子过得一般。1949年3月,他进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他接触了不少革命思想和基本知识。学完后,他就从基层起步,积累实际经验。1953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之后,他先在宁夏省贺兰县政府当干事,处理一些行政琐事,后来调到省监委做监察专员,负责检查监督工作。这些岗位让他了解地方运作,也练就了协调本领。 1954年8月,尹克升转到柴达木地质队当干事,参与盆地勘探。他跟着队伍测地形,记数据,那地方风沙大,海拔高,条件苦,但他适应下来了。后来在青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海西办事处,他当副主任和副科长,组织小组调设备,分任务。1956年2月起,他在青海石油局地质处副科长位置上干,后来升生产部主任,管油田操作,查钻井进度,确保生产稳当。1960年9月,他去石油干部学校和北京石油学院学油田开采专业,花了几年时间钻研技术。 1964年,尹克升从北京石油学院开发系毕业,拿到大学文凭。回青海石油局后,他先当科研所副所长,指导项目,推动技术更新。接着,他干炼油厂副厂长、党委书记,还管西部勘察指挥部、生产部组组长、政治部副主任、局党委副书记。这些职务让他管生产、开会讨论计划、协调部门。1979年5月起,他升青海石油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和书记,领着大家开发资源,提高石油产量。那几年,青海石油工业有点起色,他没少出力。 1983年2月,尹克升当上青海省委常委兼副省长,分管经济工业。他常下基层调研工厂,看设备运转,推动路桥建设。组织人考察公路铁路线路,改善交通。这些经历让他摸清省情,为后来工作攒经验。说起来,他从石油一线到省领导,一步步靠实干走上来,没啥捷径。 1985年7月,尹克升接替赵海峰,当青海省委书记和省军区第一政委,任期到1997年3月。1985年9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增选为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11月,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继续当选中央委员。他把经济建设当重点,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从政治上把方向,为青海稳定起作用。 尹克升推动改革开放,结合青海实际干事。他把农牧业发展放首位,当作全省经济基础。同时,他抓资源开发作为突破,环境保护跟开发并重。在柴达木盆地,他多次去油田,看钻井设备,讨论优化方案,推动石油产量上台阶,还开发盐湖矿产。这些资源是青海的宝贝,他没光挖,还想可持续利用。那时候,石油工业升级,他老本行,帮了大忙。 基础设施是他关注的另一块。他组织调研铁路公路,推动青藏铁路规划,西宁到格尔木公路改造。路好了,物资进出方便,沿线村镇发展起来。青海地广人稀,交通是瓶颈,他这么一抓,经济有点活力。群众生活改善也是重点,他实施定点扶贫和异地扶贫,到贫困县乡蹲点,指导种植,带大家脱贫。 尹克升去牧区了解藏族牧民情况,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倾斜,建学校,组医疗队开车进牧区看病。这接地气,牧民得实惠。他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团结繁荣。还弘扬青海高原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他改善党的领导,强化班子基层组织,讨论民主集中制,为青海事业出力。在他任上,青海工业产值年年涨,群众日子好过点。 其实,尹克升干事务实,不爱形式。他常骑自行车转西宁,看路修得怎样,听大家意见。干部群众觉得他好打交道,没官架子。生态保护他早重视,管青海湖周边,强调三江源是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不能乱搞。这些想法在80年代挺前卫,给青海留了后路。 1997年3月,尹克升卸青海省委书记,调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正部长级,到1998年4月。他管工委事务,开会讨论机关计划,协调部门。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出席会议,听报告,参与民族事务讨论,审议案,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意见,推动政策。 2004年3月,尹克升离休,结束职务。在北京住着,偶尔看青海报道,给发展建议。2011年5月19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逝世后,青海干部群众表达哀思,缅怀他在高原贡献。他一生扎根青海,干了不少实事,尤其石油和经济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