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最多能关门多久?目前来看,最长纪录是35天。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特朗普首次任期内就出现过这么长时间的“关门”。 还记得那次美国政府说“罢工”就罢工,一停就是35天吗?那不是小打小闹,是创纪录的“关门潮”。 时间回到2018年底,特朗普刚上任两年,一堵“美墨边境墙”成了他和国会之间撕破脸的导火索。 总统要修墙,国会不给钱,谁也不让步,结果整个联邦政府直接“拉闸断电”,民众成了最大的“买单人”。 美国政府从来不缺戏码,但这种国家运营突然按下暂停键的操作,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正常国家”的操作。 可偏偏,这样的“停摆”,在美国政坛已是周期性重现的老毛病。 特朗普当年咬定56亿美元修边境墙是他的核心竞选承诺,一分钱都不能少,民主党则坚决抵制,说墙没用还烧钱,更别提那些“道德问题”。 结果预算案卡在国会过不了,政府从2018年12月22日开始“关门”,一直拖到2019年1月25日,整整35天,刷新美国史上最久纪录。 别以为这只是政治斗法,这场“停摆”,可真不是总统和议员们关起门来吵吵而已,它砸下去的,是80万联邦雇员的饭碗。 有人被迫无薪休假,有人还得硬着头皮上班却拿不到工资。 比如有监狱守卫在电视采访中说:“我得靠信用卡过日子,房贷差点供不上。” 这不是个例,是数十万“月光族”的共同困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后来算了一笔账:这场停摆让美国经济损失了110亿美元,其中30亿是打了水漂的——永远找不回来。 摩根大通的分析也不乐观,每“关”一周,美国GDP的增速就要少0.1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数据。 政府一停,连带的是社会的连锁反应。 国家公园关门,旅游业断血;小企业拿不到政府订单,现金流断裂;FDA暂停审批新药,连医疗系统都跟着打摆子。 最惨的是那些靠政府工资活命的家庭,一夜之间发现自己成了“被欠薪”的打工人,没人给他们解围。 美国人爱说自由市场、个人奋斗,但政府这根大骨架一塌,谁都得跟着倒。 别以为这是特朗普的专利,从里根到奥巴马,美国总统和国会之间的“预算大战”几乎年年上演。 自1981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停摆超过15次,累计时间接近100天。 当年里根时代有一次停摆,原因竟然是“议员们在国会聚餐时错过了投票时间”; 克林顿时期,21天的停摆则是因为共和党和白宫在教育、医保投入问题上打得不可开交; 2013年,奥巴马为了推动《平价医疗法案》,也遭遇了政府停工的尴尬局面。 看上去原因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两党互不信任,政治极化严重,谁也不想在关键议题上先让步。 于是预算案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政府运转成了政治博弈的“人质”。 按照美国的预算机制,每年10月1日之前,国会必须通过12项拨款法案,否则政府就没法花钱。 可现在,这个流程已经变成了党争的角斗场,谁掌握预算,谁就掌握了议程主导权。 于是,预算案被打包成一揽子交易,边境墙也好,医保改革也罢,全塞进去,不通过预算就是不给面子,不让步就是政治耻辱,最后干脆“宁愿政府停摆,也不妥协”。 可问题是,这不是象棋,这是国家运营,一旦陷入僵局,最直接受伤的是民众。 美国总统换了几届,国会势力此消彼长,但一个问题始终没变:党派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小。 预算案成了政治勒索的工具,政府关门成了“常备武器”。 这不仅让国家治理效率大打折扣,更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个国家,连自己家门都能关上,还怎么让盟友放心、让资本安心? 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竟然要靠党派之间的“斗狠”来决定,怎么想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围绕预算案的争吵依然没停。 今年国会就因政府预算问题几度陷入僵局,虽然都靠临时拨款“续命”,但没有根治的迹象。 哪怕政府暂时没停,但谁能保证下一次不会打破35天的纪录?如果两党继续你来我往、互不退让,政府关门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特朗普曾试图用“国家紧急状态”把军费挪去修墙,但这种非常规手段争议极大,法院、国会都能拦下他。 不仅操作难度高,还容易引发宪政危机,得不偿失。 政府关门,不是某个政客的胜利,也不是哪个党派的耻辱,而是普通人最真实的痛。 联邦雇员的工资、企业的合同、民众的医疗保障,都在这种博弈中被牺牲。 只要政治极化还在,美国的政府关门剧就不会谢幕,真正让人担忧的,不是政府关了几天,而是治理模式本身出了问题。 一个国家的根基,不该被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美国政府关门的次数,也许还会刷新,但人们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 信息来源:僵局持续 美政府本轮“停摆”时间或为史上最长 2025-10-14 ·人民日报
美国联邦政府最多能关门多久?目前来看,最长纪录是35天。2018年12月至201
老阿七说史
2025-10-20 12:47:51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