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网友拍摄到印度裔乱扔垃圾,印度女子回应很炸裂:“我把垃圾随意扔到路上,我纳税了,想扔就扔。政府雇了环卫工人,这是他们该做的工作。” 拍摄者是多伦多当地一位普通市民,他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当时自己正要去便利店,看到路面刚被环卫工清扫过,连落叶都扫得干干净净,结果这位女子从车上下来,连看都没看旁边的垃圾桶,直接把咖啡杯扔在路边。 他觉得 “有点可惜”,就随手拍了视频发在社交平台,原本只是想提醒大家爱护环境,没料到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响。 更让他意外的是,没过多久就有人在评论区认领了 “当事人” 身份,正是视频里的印度裔女子,她不仅没道歉,反而摆出了 “纳税即有理” 的态度,说自己每个月按时交了房产税、消费税,政府用这些钱雇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自己没必要特意找垃圾桶。 这番言论很快在社交平台发酵,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分成了两派。有少数网友觉得 “她说得有道理”,认为纳税就是为了享受公共服务,环卫工人的工资里本就包含处理这类垃圾的成本。 但更多人反驳,说 “纳税不是不文明行为的保护伞”,要是人人都像她这样乱扔,环卫工就算 24 小时连轴转也清理不完,而且干净的公共环境需要大家一起维护,不是单靠某一个群体的努力。 甚至有多伦多的环卫工人在评论区留言,说自己每天要清理近 20 袋垃圾,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随手丢弃的饮料杯、食品包装,有时候刚清理完一段路,转身就又有新的垃圾出现,长期下来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其实这种 “纳税即免责” 的想法,在印度本土也不算少见,这和当地的公共卫生现状有很大关系。印度德里市政部门 2025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这座人口超过 2900 万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高达 1.2 万吨,其中有 30% 的垃圾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堆放点,只能堆在街头巷尾。 尽管德里政府每年投入近 150 亿卢比用于环卫工作,雇佣了超过 6 万名环卫工人,但街头垃圾问题依然严峻。 除了基础设施不足,更关键的是部分民众的公共文明意识薄弱,不少人觉得 “垃圾扔在路边总会有人清理”,就像这位印度裔女子说的 “这是环卫工人该做的”,这种观念导致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不过也有不少印度民众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在孟买,有一群年轻人自发组织了 “城市清洁联盟”,每周都会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垃圾袋、手套走上街头,清理路边的垃圾,同时向路人宣传环保理念。 联盟创始人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说,他们刚开始组织活动时,很多人觉得 “这是政府的事,和我们没关系”,但随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甚至有商铺老板主动提供饮用水,支持他们的志愿活动。 截至 2025 年 10 月,这个联盟已经有超过 8000 名志愿者,清理过的街道总长度超过 300 公里,还推动当地社区增设了 120 个分类垃圾桶。 反观我们国家,这些年公共卫生意识的提升大家有目共睹,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垃圾分类。2019 年上海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时,不少居民还觉得 “麻烦”,不知道怎么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但短短几年时间,情况完全变了 —— 小区里的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每个垃圾桶上都有清晰的图标和文字说明,志愿者会在投放高峰时段值守,耐心指导居民分类;超市里的环保袋取代了免费塑料袋,不少市民出门都会自带购物袋、水杯。 甚至在菜市场,摊主都会主动把蔬菜叶、塑料袋分开装,方便顾客后续分类投放。上海市容环境部门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已经达到 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 100%,城市街头的垃圾清运效率比 2019 年提升了 40%。 回到多伦多这次的扔垃圾事件,其实争议的核心不是 “该不该纳税”,也不是 “环卫工人该不该清理垃圾”,而是 “个人在公共文明中该扮演什么角色”。纳税确实能让我们享受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但这些服务的高效运转,需要每个人的配合。 要是人人都像那位印度裔女子一样,把 “纳税” 当成乱扔垃圾的借口,再充足的财政投入、再勤劳的环卫工人,也跟不上不文明行为的速度。 公共文明从来不是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就能建成的,它需要政策的引导,比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不文明行为;需要社会的监督,比如网友拍摄视频引发讨论,让更多人重视环境问题;更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把 “爱护公共环境” 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负担。 毕竟,我们纳税是为了让公共服务更完善,而不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买单”;环卫工人的工作是为了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而不是为了收拾个人随手丢弃的 “烂摊子”。
加拿大网友拍摄到印度裔乱扔垃圾,印度女子回应很炸裂:“我把垃圾随意扔到路上,我纳
烟雨评社
2025-10-20 11:53: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