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

烟雨评社 2025-10-20 14:49:50

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就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当地时间10月17日福克斯商业新闻网播出了对特朗普的采访,采访中这位美国总统围绕主持人玛丽亚·巴蒂罗姆提出的一系列有关中美贸易、对华关税的问题作出回答,对于关税,这位总统说了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话。特朗普认为目前美国面临困局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上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国际形势早就变了样,冷战格局从美国进攻、苏联防守转向了苏联进攻、美国防守。美国正陷在越南战争的泥沼里拔不出脚,国内反战情绪高涨,而苏联对美国的战略威胁越来越大。 中国当时也面临着苏联的安全压力,还处在国际上的孤立状态,双方都做出了 “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的判断,共同的战略利益成了打破僵局的钥匙。 1972 年 2 月 21 日尼克松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被称为 “跨洋握手” 的历史性瞬间,打破了中美长达 20 多年的隔绝对抗。2 月 28 日中美签署的《上海公报》,并没有回避双方的分歧,反而明确提出要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原则上处理关系,这扇 “大门” 就此打开。 1979 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往来更是越来越密集,美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品也逐渐走进美国千家万户,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 特朗普口中的 “麻烦” 和 “强大对手”,其实是中国在开放中快速发展的结果。刚打开大门时,中国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1978 年 GDP 还不到 2000 亿美元,而美国当时已经超过 2.3 万亿美元。但借助对外开放的机遇,中国不断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开始高速增长。 到 2024 年,中国 GDP 已经突破 126 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多个领域从追赶者变成了并行者甚至引领者。 就像半导体领域,虽然美国不断加码限制,但中国企业已经能自主生产 7 纳米芯片,高端光刻胶的国产化率也从 2024 年的 13% 提升到 2025 年的 25%,TCL 等企业转头采购国产材料的案例越来越常见。 这种发展速度确实让美国感受到了竞争压力,这也是特朗普说出那番话的背景。他执政期间就把对华科技竞争放在重要位置,2025 年还撤销了之前的 AI 芯片出口管制框架,转而向中东国家大规模出口先进芯片,想联合盟友构建对华技术壁垒。 可这种做法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在科技自立上的韧性超出预期,同时中东国家奉行多边平衡外交,不会为了美国牺牲与中国的合作利益。美国科技企业也不买账,英伟达等公司因为出口限制收入下滑,多次公开反对这种政策。 不过要是回头看,尼克松当年打开中美大门,对美国自身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企业通过对华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中国的廉价商品降低了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双方在气候变化、反恐等全球议题上的合作也维护了共同利益。 就像《上海公报》里说的,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这正是当年两国领导人展现的战略智慧 —— 他们没有只看眼前利益,而是从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 现在中美之间的竞争确实比以往更激烈,但把这归结为尼克松 “释放” 中国,显然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 中国的强大本质上是自身不断奋斗的结果,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亿万中国人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发展成就。而尼克松的破冰之举,本质上是顺应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两国共同利益,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这场舆论风波,看起来像是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实际上反映的是特朗普的选举策略。甩锅、制造敌人、重设历史解释权,这些动作都是他熟练的政治工具。只不过,这一次连美国自己的历史符号都成了替代品。 信源:观察者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