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宣布对美国的进口药品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反向操作,让美国政府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市场而不得入。 全球制药行业长期由美国主导,凭借专利保护和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份额。印度作为仿制药大国,年出口量占全球20%以上,主要依赖低成本生产满足发展中国家需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国,进口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仿制药占比逐年上升。过去几年,中印贸易虽有摩擦,如中国对印度农药征收反倾销税,但医药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印度企业早已瞄准中国市场,却因30%的关税壁垒难以深耕。2025年9月25日,特朗普宣布从10月1日起对进口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旨在推动本土制造回流。这项措施覆盖范围广,预计将推高美国药价20%以上,并引发供应链中断。欧洲和日本药企虽有部分豁免,但整体贸易格局面临重塑。印度仿制药因未列入关税清单暂时避险,却也感受到潜在压力,因为美国市场占其出口的40%。 中国关税调整的时机精准无比。9月28日,财政部正式发布公告,将印度制药产品进口关税从30%降至0%,覆盖仿制药、原料药和生物制品。这直接降低了印度药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门槛,每批货物节省税费相当于原价的30%。公告虽未提及美国,但其意图显而易见:填补特朗普关税可能留下的市场空白。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年药品需求增长率达8%,尤其在癌症和慢性病领域,仿制药需求旺盛。印度企业如Sun Pharma和Dr. Reddy's迅速响应,出口订单激增30%。这一步棋不仅稳固了中国公共卫生供应链,还在国际贸易中注入实用主义色彩。过去,美国专利药在中国市场份额达15%,但高价位让患者负担沉重。关税豁免后,印度低价仿制药将快速渗透,预计一年内取代部分美国进口份额。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源于“美国优先”逻辑,强调制造业回流,但实际效果存疑。美国药企如辉瑞和礼来虽获本土豁免,却面临全球报复风险。关税生效后,进口药价飙升将加剧美国医疗通胀,患者自付费用可能上涨15%。印度制药协会公开回应,称关税“不明智”,因为仿制药质量经FDA认证,且有助于控制药价。欧盟和日本已通过贸易协定锁定15%关税上限,避免更大冲击。中国此举则凸显政策灵活性:在不公开对抗的情况下,利用市场杠杆稀释美国优势。全球制药链条高度依赖印度和中国原料供应,美国本土产能仅占10%。若贸易战升级,药品短缺风险将波及所有国家。 印度制药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中国关税降零后,德里和孟买的出口工厂产能利用率升至90%,针对中国市场的专用生产线启动。印度对华药品出口额本已达5亿美元,此次调整预计翻番,推动双边贸易平衡。 过去,中印在太阳能和钢铁领域互征关税,但医药合作成为例外,体现了“分区协作”的务实态度。印度政府视此为战略突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中印联合实验室。这不仅提升印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缓冲了美国关税对美印贸易的负面影响。全球市场转向“实用主义”,各国更青睐性价比高的仿制药,而非品牌溢价。美国专利壁垒虽坚固,但2025年已难独霸,东方供应链正悄然崛起。 美国政府虽强硬推进关税,却难掩尴尬。中国市场对美药企至关重要,年出口额超100亿美元。关税墙筑起后,美国药品在中国竞争力骤降,而印度替代品免税通行,形成鲜明对比。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药企已提交紧急听证申请,试图延期实施,但特朗普坚持“建厂或出局”。这一政策虽短期刺激本土投资,却长期损害国际信誉。盟友如欧盟担忧连锁反应,药价上涨或引发社会不满。日本和韩国企业则观望中国下一步动向,部分转向东南亚布局。中国关税调整无异于无声宣战,让美国在话语权争夺中失分。制药贸易本关乎公共健康,却被地缘政治绑架,凸显多边机制的脆弱。
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
纸上点将
2025-10-02 23:42: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