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陆敢打仗,我就敢给他们送物资过去!”郭台铭,也就是富士康的创始人,表示如果两岸真的打起来,他会第一时间支援前线! 但郭台铭的富士康能有今天,跟大陆的那场改革浪潮和政策红利分不开。他早年进驻大陆时,政策给到优惠,工厂开在各地,数十万员工靠着这张“大厂饭碗”谋生活。 这事儿还得从1988年讲起,当时郭台铭带着几十个人来到深圳宝安西乡,租了间简陋厂房搞来料加工。那时候大陆刚开放,政策给足了优惠:土地租金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税收减免力度大到让台商们眼红。 深圳当地政府为了吸引富士康落户,甚至特事特办,帮着协调厂房、招工,连水电配套都一路绿灯。就这么着,富士康在深圳扎了根,从百来人的小厂,慢慢变成了拥有数十万员工的代工巨头。 2010年,富士康进军郑州,当地政府直接划出近10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14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而且土地租金低得离谱。 为了让富士康尽快投产,郑州政府不仅提供15亿美元建厂补贴,还动员全市力量招工——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把高中没毕业的学生都动员进厂打螺丝。最高峰时,郑州富士康有30万员工,周边配套的宿舍、医院、商场一应俱全,活生生造出一个“工业小城”。 这些年,富士康在大陆累计创造了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从深圳到郑州,从成都到太原,数十万工人靠着富士康的“大厂饭碗”娶妻生子、买房安家。 政策红利更是实打实的。富士康旗下17家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比普通企业少交40%的税。以2022年为例,富士康营收1.49万亿元,净利润201亿元,按15%税率只交了30多亿税费。要是没有这些政策,光税收成本就得增加十几亿。 更不用说各地政府为了留住富士康,还提供物流补贴、出口退税等隐形福利。郑州航空港的保税区政策,让富士康的货物进出口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 可郭台铭呢?不仅不感恩,还说过 “我来大陆就是为了给大陆人赏饭吃” 这种话。这话听着就让人不舒服,好像大陆求着他来似的。 但是事实,2025年中报显示,工业富联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净利润121.13亿元,但利润率只有3.36%。这薄利背后,是大陆庞大的供应链支撑——苹果手机80%的零部件在大陆生产,富士康郑州园区生产的iPhone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要是没了大陆的供应链,富士康拿什么去“支援前线”? 就说印度工厂吧,富士康投了几十亿,结果因为技术工人不足、原材料依赖进口,产能一直上不去。去年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占全球13%,剩下的87%还得靠大陆。 郭台铭心里清楚,富士康的命脉在大陆。他早年在深圳建厂时,大陆的工程师和工人帮他解决了技术难题;后来在郑州扩产,大陆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配套让他能按时交付苹果订单。 就算这几年他想把产能转移到印度、越南,结果呢?印度工厂因为招不到熟练工人,不得不从大陆调派300多名工程师去支援;越南工厂因为产业链不完整,连个手机外壳都得从大陆进口。说白了,离开了大陆,富士康的生产线根本转不起来。 看看富士康的利润结构。每生产一台iPhone,苹果赚走70%的利润,富士康只能拿到1.8%的加工费。就这,还得靠大陆的低成本劳动力和政策优惠才能维持。2025年,富士康在大陆的产能占全球70%,一旦供应链出问题,别说支援前线了,能不能按时给苹果交货都是个问题。 更不用说,大陆市场占苹果全球销量的20%,要是两岸真有冲突,苹果还会把订单交给富士康吗?到时候,富士康的厂房可能变成空壳,数十万工人可能失业,郭台铭拿什么去“支援”? 说白了,郭台铭的底气全来自大陆。他享受着大陆的政策红利,赚着大陆的钱,却在关键时刻说出这种话,实在让人寒心。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富士康的供应链断了,工厂停工了,数十万工人没了饭碗,他所谓的“支援”又能顶什么用呢?
“只要大陆敢打仗,我就敢给他们送物资过去!”郭台铭,也就是富士康的创始人,表示如
依秋聊趣
2025-09-02 16:39:20
0
阅读: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