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局长说了,美国一定会赢得和中国正在展开的登月竞赛。2027年,美国宇航员就会登上月球。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稍微看看这些年的航天进展,就知道这更像是给自己打气的宣言。毕竟从2019年宣布阿尔忒弥斯计划以来,这个登月时间表已经改了好几次了,最初说2024年,后来推到2025年,又调到2026年,现在干脆说要到2027年年中,比变脸还快。 其实中国这边从来没接过长达的竞赛帖子,咱们的探月工程一直按自己的节奏推进,嫦娥六号今年刚成功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紧接着就公布了嫦娥八号的任务细节,计划2028年前后发射,在月球南极验证月壤原位利用技术,说白了就是要用月球上的土就地3D打印建筑构件。 这项技术要是成了,未来建月球基地就不用从地球运材料,能省老鼻子钱了。现在这个"月壤打砖机"已经在地面试验成功,靠太阳能聚焦到1300℃以上直接熔化月壤,造出的砖强度还不低,这可不是急着抢时间能搞定的技术活儿。 再看美国那边,今年八月刚搞了星舰的第十次试飞,虽然飞船最后溅落成功了,但发射前因为地面系统问题两次推迟,而且助推器还是掉进了海里,连马斯克自己都说2025年要发射25次,可前三次不是解体就是爆炸。这套系统正是阿尔忒弥斯计划指望的登月运输工具,现在连回收技术都还没完全搞定,就要保证两年后让宇航员在月球着陆,难度确实不小。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航天局推迟任务的理由总是技术问题,一会儿是猎户座飞船的隔热罩有隐患,一会儿又是生命支持系统不达标,这些都是载人航天的关键环节,急不得也假不得。 中国的航天计划向来讲究开放合作,今年四月刚公布嫦娥八号的国际合作项目,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项目入选,连巴基斯坦都要派自己的月球车参与,一起在月球上搞科研。咱们牵头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已经有17个国家加入,目标是2035年前在月球南极建成核心设施,所有成果大家共享。 对比之下,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更像是个小圈子游戏,主要拉着盟友玩,还动不动就喊着要和中国竞争,未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 说到底,太空探索不是百米冲刺,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力和智慧的马拉松。中国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绕月、落月、采样返回,现在正扎实推进月球基地的技术验证,连月球样品都大方地借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七个国家研究。 而美国总是在时间表上反复横跳,与其说这是竞赛,不如说是给自己设定的政绩KPI。毕竟当中国团队忙着和巴基斯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伙伴设计月球机器人的时候,美国的宇航员能不能按计划在2027年踏上月球,恐怕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十足把握。航天探索的意义在于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而不是搞什么你追我赶的竞赛,这点上,中国的脚步显然更稳健,也更开放。
中国登月飞船有多大?我们第一次对我国登月飞船的尺寸有了一个直观感受,着陆腿比人还
【67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