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的一生,梁衡有一篇两死其身的文章歌颂彭总,只能说太浅薄太陈腐了。回念其功、其德、其能、其遇,方能读懂——真正的人。
功:
彭德怀是那种自觉的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实现“富国强兵”的,不是被裹挟、被动员的真正革命者。
1928 年,已是湘军独立第五师团长的彭德怀,放弃了 “前程似锦” 的军旅生涯,毅然发动。国民党失败后,李宗仁在分析国民党为何失败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只因湖南军阀何键军中走出一个彭德怀呀,有了这个人,我们最后输了!”
平江起义、万里长征、草地分兵、华北抗战、西北灭胡、抗美援朝,按照百年诞辰上讲话,彭总是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全军的得力助手,这个表述是准确的。而且,这个助手总是出现在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扛最重的担子,完成最难最险的任务。特殊年代,曾经组织人员对他一生组织指挥了近200次较大的战役和战斗进行要从军事上全面批倒,最没能成功。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彭总说,才相得益彰,无比铿锵。为新中国赢得了数十年和平发展的环境,为今天在大国竞争中的中国提供了底气。
有人说,抗美援朝是举国之战,谁去打都差不多,甚至有人说,某某去可能会更好,却全然不考虑,如果没有彭德怀的支持,很大概率就没有入朝作战。
二、德:
彭总对自己的严苛,在党内堪称典范。已经不需赘述。
长征结束后,彭德怀从整体考虑,主动提出取消3军团建制,以13团为基础编为红4师,列入1军团序列的意见。
1958年,与军内不正之风,特别是个人主义进行坚决斗争,至今被很多人误解。
1959 年,面对 “大跃进” 中的浮夸风,他不顾个人得失,在庐山会议上写下《意见书》,直言 “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这份字字泣血的谏言,源于他对人民的赤诚 —— 他看到农民因饥荒浮肿,看到良田被盲目炼钢毁坏,便无法坐视不理。
彭总的人品道德经历了最严格的检验,从1959年到1974去世,被反复审查、批斗,曾被列大罪70多条,甚至连生活简朴也成为罪状。读后让人心生敬佩——真汉子,伟丈夫,莫过于此。
三、能:
彭德怀绝非只会冲锋陷阵的武将,很多人张口就是关家垴的硬攻,却不记得抗美援朝三次战役后的坚决停止进攻。简单说,如果只会勇敢,敌人会帮你筛选掉的。
现在经常说豫东战役如何大胜,主要就是说区寿年被俘,区兵团歼灭大半,按照这个标准,关家垴也是胜仗,还不用比国军的松山之战,也不说这是打鬼子呢。
彭总是军政全能的战略家、真正的政治家。
1、根据对军队所需经费和老百姓负担能力的调研,确定兵员数不超过总人口2%,党政人员不超过1%,即脱产人数不超总人口的3%,这也是后来精兵简政的指导原则之一。
2、为了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建议废除田赋制,改行按地租所得的累进税制,得到中央采纳。
3、成立冀南银行,以粮食为准备发行自己的本位币,使冀钞和物价长期保持稳定。
4、制定根据地关税制原则,实行对外统制贸易和对内贸易自由,和敌人坚持贸易战,维护和发展根据地经济。
5、抗战初期,抓住物价下降物资充裕的有利机会,指示各部囤积大量物资于深山之中,为坚持华北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1948年2月在宜川战役行军途中,他路过延川,记录下每一户经营户的收成和困难,据此调整税收政策,让根据地在战乱中仍能恢复生产。区别是,48年被诚心接纳,59年被打翻在地。
有人说,军人干政,不说党员、局委提意见的权利,就说业务,就是行家指导外行。
四、遇:
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战将,命运却充满坎坷。华北工作会上被批四十天,庐山会议后,他被错误批判,从此淡出政坛。年谱的最后几年,其实监控记录,记得详细又简略。看其中随便的一页。详细是一次叹气、一次喊疼、一段发呆,一夜未眠都记录在案,还有一次次提审;简略是没有别的内容,没有家国大事。
最后还是觉得彭总自己的话最适合这个结尾:
1970年9月18日,彭总在简历材料的最后说:“我仍然挺起胸脯,大喊百声,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