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领陈诚,到台湾以后被活活累死,如果他当初选择起义,他的人生可能会完全不同,起码能多活十五年。
要是他选择和傅作义一起起义,估计也能和傅作义、刘文辉一样当部长,结果他非要死心塌地追随蒋介石,以至于最后早早就去世了。
1950-1965年,陈诚先出任“行政院长”,再兼“副总统”+副总裁,岛上 600 多项重大工程(石门水库、横贯公路、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美援对接)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每天批公文到凌晨两点,睡眠时间被压缩到 3–4 小时。
蒋介石喜欢把“反攻大陆”挂在嘴上,但是钱从哪里来呢?军费、经济、民政缺口全靠陈诚拆东墙补西墙,形成“永远干不完的活”。
长期熬夜、高压、工作量负荷、作息不规律,导致陈诚的健康迅速恶化,最终于1964 年被确诊为肝癌。
1950年3月,陈诚任“行政院长”。1950年6月,蒋介石建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陈诚等为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负责改组国民党。
1957年,陈诚被推上宦海生涯巅峰,当选为国民党副总裁。翌年,由于“行政院长”俞鸿钧遭弹劾而辞职,蒋介石再次请出陈诚组阁。
于是陈诚身兼“副总统”、副总裁和“行政院长”三要职,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在这十余年时间里,蒋介石负责军事与党务,陈诚则负责经济和民政,蒋介石口中那句“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早成事实。
陈诚与蒋经国一直不合,蒋介石还曾于士林官邸召见二人,表示“你们都是我们革命的同志,更是我最亲近的两人。如今我们退守台湾,已经十年有余,河山尚未光复,同胞犹在倒悬,你们两人若还区分彼此,明争暗斗,那我们党国还有什么希望呢?”
不过,尽管一度生了嫌隙,陈诚仍然是蒋介石不可缺少的臂膀,没过多久就重归于好了。
1961年以后,陈诚的身体情况便大为下降。虽然1961 年陈诚发现肝硬化,但美援谈判、跑工地、跑灾区等工作一个接一个,医嘱的“全日卧床”根本无法执行,经常是“边吊盐水边批公文”。
陈诚每次请辞,蒋介石都在批示里写“国步方艰,正资倚畀”,把私人情感升华为政治道德,逼陈诚“为党国再扛一次”。
1963年3月,他又带病出访南越和菲律宾。当年夏天病情恶化,医生要他停止一切活动,专事休养,于是陈诚先后在阳明山和日月潭休养了三个月。
但到了9月中旬,台风引发北部暴雨,发生特大水灾。陈诚顾不上休假未满便赶回台北,几日几夜冒雨指挥抗洪救灾,导致肝病加重。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陈诚实在无法支撑政务,请辞“行政院长”,但仍然担任“副总统”和国民党副总裁。
1964年6月,石门水库竣工,陈诚抱病参加了竣工典礼。
后来,陈诚的夫人谭祥为他请来全台最著名的医生陈耀翰,还有巴大维和张宪林两位教授,三人共同会诊,初步诊断为肝硬化合并肝癌。之后,陈诚到医院作肝功能检查,证实所患确系肝癌。
1965年初,陈诚病情日渐恶化,尽管蒋介石指示全力救治,仍无力回天。到了3月5日,陈诚病逝,终年67岁。
可以说,都是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也要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