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才1.8万,凭什么不让我读!”女孩高考考了512分,上不了公办本科,想读民办本科,但学费要一万八。父母嫌贵,想让她读大专,她觉得本科文凭很重要,以后找工作、考公啥的都用得上,凭啥因为这点钱不让她读。视频中女孩怒斥父母认知低,执迷不悟…… 女孩高考考了512分,死活要上一个民办本科,但民办本科学费都很高,要一万八,不仅如此,女孩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还把跟父亲争吵的视频发到网上,直接起了一个戳人心窝子的标题:“父母认知低到离谱是什么感受?” 对父母来说,这钱对于他们一家来说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父亲在厂里开铲车,母亲做保洁,活儿紧的时候还得去工地搬砖,俩人拼死拼活,一个月收入加起来都不到八千。 家里还有一个读高中的弟弟,去年刚凑钱给奶奶做了手术。能给女儿挤出两万块,已经是这个家能承受的极限,那一万八,在他们眼里不是个数字,是生活实实在在的重量。 可在女儿的账本里,这笔钱压根不是花销,而是投资。她觉得,本科学历就是一张通行证,没这个,考公、考研、进大公司的门都摸不着。 读大专那是“没出息”的选择。所以,当她说出学费1.8万是“完美避开”家庭两万底线时,那份天真彻底暴露了代际的鸿沟。父母看到的是悬崖边上,她看到的却是起跑线。 一句“认知低”,像刀子一样扎在父母心上,父母认为不一定非要上本科才有出息,村里有孩子读定向专科,毕业就成了公务员,一个月几千块稳稳当当。 邻居家表姐读的护理,考了证就在市医院上班,待遇好得很。在他们看来,花近十万读四年民办本科,风险太高了,不如选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路。 女儿的想法非常简单。她怕自己因为一张纸就被淘汰。她对“本科”身份的执念,其实是所有年轻人向上爬的渴望和恐慌的缩影。她把家事捅到网上,就是想用外面世界的“大道理”,来压倒家里人的“土办法”,证明自己没错。 省职教中心的数据摆在那儿,定向培养的专科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九成。反观一些民办本科生,毕业了还得回头跟专科生抢饭碗。一个读研的朋友就说,像工程管理这种专业,企业更看重的是你手里的技能证书,而不是那张文凭。 现实的例子更有说服力。一个堂哥,当年因为家穷读了师范专科,现在是重点小学的体育老师,有房有车。另一个村里的孩子,专科还没毕业,实习公司就抢着要了。大家后来才慢慢想明白,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公司看的是你能不能干活,而不是你从哪个学校毕业。 其实,路从来不止一条。先上个专科,再“专升本”,一样能拿到本科学历,省下来的几万块,拿去考几个含金量高的证,这笔投资的回报率可能高得多。 这场风暴过后,或许没有谁对谁错,但它至少让很多人看清了一件事:有时候,看清脚下的路,比只盯着远方的光更重要。 对此,你怎么看?
“学费才1.8万,凭什么不让我读!”女孩高考考了512分,上不了公办本科,想读民
烟雨评社
2025-08-30 15:19: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