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诸葛慎被俘,没多久,日军就放了他,还让他自由活动。诸葛慎自语:“小鬼子不会这么好心,肯定有什么阴谋!” 说起诸葛慎,可能没他顶头上司王必成旅长那么出名。王必成那可是员猛将,打起仗来不要命,《亮剑》里李云龙的影子,就有他一份。能在他手下当团长的,诸葛慎自然也不是软柿子。 可他怎么就被抓了呢?说白了,还是出了内奸。团部一个机要参谋没扛住,嘴一松,就把诸葛慎的行踪给卖了。 日本人抓到他,那叫一个兴奋,又是威逼又是利诱,说只要“归顺”,高官厚禄少不了。诸葛慎只是冷笑,他跟日本人之间,那可不是普通的国仇,而是血海深仇。 就在一年前,他22岁的妻子林心平,也是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被捕了。日本人对她用了三十多种酷刑,最后把她活活肢解,扔进了硝镪水里,尸骨无存。 这笔血债,诸葛慎刻骨铭心。王必成旅长后来听说了诸葛慎被“释放”的消息,手下人嘀咕是不是叛变了,王必成一拍桌子:“不可能!杀妻之仇不共戴天,他要是能投降,那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酷刑没用,利诱没用,日本人换了个更阴损的招儿——放长线,钓大鱼。 诸葛慎一出监狱大门,就感觉浑身不自在,背后好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回部队?那等于亲手把尖刀插进同志们的心脏。 他怎么办? 他没回部队,也没跑,而是直接回了金坛老家,找了个亲戚住下,装作一副被折磨垮了、心灰意冷的样子。每天干啥呢?不是去茶馆听书,就是找几个老头下棋,要么就在家养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监视他的特务都快看睡着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每天的报告都是一样:“目标今日去茶馆,与老人对弈,未见异常。” 小鬼子的宪兵队长小泉不信邪,他觉得诸葛慎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就此沉寂。他不知道,真正的较量,早已在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里展开了。诸葛慎这是在用自己的“无所事事”,消磨敌人的耐心,为自己和组织争取时间。 这种煎熬,比在监狱里受刑还难受。在监狱里,敌人是谁清清楚楚。可现在,他不仅要防着明面上的敌人,还要承受可能来自同志们的误解和怀疑。他成了一座孤岛。 旅部那边,王必成也急得不行。人放出来了,却不归队,各种猜测都有。但最终,对战友的信任压倒了怀疑。他派出了最可靠的地下党,想方设法要跟诸葛慎联系上。 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诸葛慎照常在茶馆坐着,一个伪装成商行掌柜的地下党员凑过来,两人借着下棋的功夫,用暗语接上了头。诸葛慎只说了一句:“我想回家。” 回家,这两个字里,包含了多少委屈、思念和期盼。 营救计划迅速制定。他们发现了一个防守的薄弱环节——城北的臭水塘。那地方又脏又臭,污水横流,平时连日本兵都懒得去巡逻。 一个大雾弥漫的雨夜,监视的特务们都躲在屋里犯懒,觉得这种天气不会有任何事。他们错了。 就在这个夜晚,地下党员发出了信号。诸葛慎翻出后院墙,在同志们的接应下,毫不犹豫地跳上了臭水塘里的简易竹筏。那刺鼻的恶臭,那黏腻的污水,在当时,却是通往自由和清白的唯一道路。 他们靠着竹筏摸到城墙下,墙上早已垂下了接应的绳索。等日本特务第二天发现人去楼空时,诸葛慎早已回到了部队。 据说王必成见到他时,这个铁打的汉子眼圈都红了,上去就是一拳,然后紧紧抱住了他,一句话没说。所有的怀疑、担忧和信任,都在这一个拥抱里了。 诸葛慎后来怎么样了?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了常州市的第一任市长。他从没把自己当成什么传奇英雄,晚年时常说一句话:“我的一切都是组织给的。” 而诸葛慎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识破了这一点。他宁愿自己背负“叛徒”的嫌疑,在孤独和煎熬中等待,也绝不把危险带给组织。这是一种何等的清醒和担当! 王必成旅长也同样了不起。在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面前,他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同志。这种在关键时刻敢于托付的信任,比黄金还珍贵。
1943年,新四军团长诸葛慎被俘,没多久,日军就放了他,还让他自由活动。诸葛慎自
历史脑洞
2025-08-30 12:21: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