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合作,这是要搬家!印度把盾构机、特高压、铁路、电信、AI全套技术清单摆上桌,直接点名要中国交钥匙! 印度这几年玩的套路越来越明显了,表面上张开双臂喊着“合作共赢”,实际上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就拿盾构机来说吧,中国从本世纪初完全依赖德国、日本进口,到现在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花了整整20年时间,光核心部件国产化就报废了无数设备才摸透门道。 可印度偏不这么想,2018年花十亿买了8台中国盾构机,转手就拆开研究,结果连主轴承都装反了——那玩意儿0.01毫米的装配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分之一,没点真功夫根本玩不转。 现在,德里地铁里还有二十多台中国盾构机在服役,每次大修都得眼巴巴等中国技术员到场,就这还想让中国把全套技术交出来?别做梦了!要知道,中国培养一个能独立调试盾构机的工程师,光实践就得报废十二套轴承组件,印度全国隧道工程专业人才还不到中国的5%,怕是连图纸都未必能看懂。 特高压技术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这领域,中国早就从跟跑变成了领跑。当年晋东南到荆门的特高压工程,光塔架选材就跑了8座城市、3所高校,才研制出专用设备,现在西电东送的线路损耗率能控制在2%以内。 印度呢,之前拉着中国保变电气去建厂,又是减税又是承诺订单,等人家把765千伏电抗器的技术教完,工程师培训好,立马就变脸了。政策审批拖着不办,订单全给本土企业,硬生生把保变电气逼得亏了五年,最后只能把90%股权低价卖给当初的合作方。 更讽刺的是,印度现在喊着搞国产特高压,连设备模型都还是当年保变留下的,可电网损耗率高达25%,发10度电在路上就得丢3度,这种基础都没打牢,就想要中国±1100千伏的核心技术,未免太心急了点。 在铁路建设方面,印度跟日本合作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2017年开工时喊着2023年通车,结果八年过去了才建了10公里,现在又想换成日本还没投运的E10系列车,工期直接拖到2033年。 反观中国给雅万高铁提供的技术支持,从开工到通车只用了不到五年。印度自己心里也清楚中国高铁的厉害,所以这次清单里,印度特意把铁路技术列进去。可他们似乎忘了,孟买地铁用着中国中车的车厢,刚交付不到一个月,就因为控制系统故障撞上站台墙体,运营后更是天天亏损9300万卢比,连一半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 电信和AI领域的情况也差不多。印度嘴上喊着要自主技术,可国内22种官方语言,连互联网十大语言都挤不进去,训练AI模型的本土数据严重不足。 他们搞的“印度AI使命”预算不少,可用于研发的资金还不到十分之一,高端AI人才30%都跑到硅谷去了,国内能构建核心AI产品的高级工程师还不到2000人。还有去年推出的大语言模型Sarvam-M,头两天下载量才334次,连韩国大学生做的模型零头都赶不上。 就这样,还想要中国的AI核心技术,怕是没搞明白AI不仅需要算法,更需要数据标注、算力支撑、场景落地一整套体系,这些可不是给套代码就能搞定的。 其实印度这套“技术收割”的套路早有前科。小米在印度辛辛苦苦做了十年,利润说冻结就冻结;华为、OPPO想正常经营,动不动就被调查员工。 为啥?他们总觉得技术就是一堆图纸加设备,却不明白中国盾构机能在格鲁吉亚硬岩隧道月掘进426米,靠的是应对130兆帕岩层的材料配方;特高压能在3200米高原稳定运行,藏着无数次试验才定下的绝缘标准;高铁能做到风雨无阻,离不开上百个监测点的实时数据优化。 现在,印度一边享受着中国技术带来的便利——从地铁车厢到输电设备,一边又想着把人家的技术根基挖走。可看看他们自己的项目就知道,引进中国盾构机却养不出合格的维修技师,买了特高压设备还是解决不了停电问题,用着中国车厢却运营不好地铁系统。 说白了,技术这东西,从来不是买来的、借来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攒出来的,印度要是总想着走捷径,怕是永远只能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圈子里打转。
美媒:英伟达通知艾克尔科技、三星电子暂停生产H20芯片。英伟达在声明中表示:“
【40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