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一个熊孩子在饭店给隔壁桌客人吐了两口口水,结果一家三口被杀,后来怎么样了? 饭店里,一对夫妻带着八岁的孩子王小龙来吃火锅。王小龙非常淘气,围着桌子疯跑,尖叫着撞翻了服务员的托盘,服务员吓得够呛,要是把孩子烫到,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啊。王小龙母亲见状,只笑着说:“孩子小,淘气”,没教育孩子一句。 跑到隔壁桌时,孩子对着两个正在吃饭的男人猛拍桌子,嘴里还喊着脏话,喊完咯咯笑。其中一个男人对孩子的父亲说:“大哥,管管你家孩子吧?” 孩子妈妈说,“孩子还小,你是个成年人,你跟他计较什么?”,孩子爸爸刚喝了酒,脾气上来:“少管闲事!我家孩子就这样,你算老几?” 这句话,仿佛给孩子吹响了冲锋号。他几步窜到桌前,“呸呸”两口,把口水吐进了男人的菜盘里。 下一秒,空气凝固了。 桌上的男人也喝了酒,将王小龙抓了起来,没想到王小龙反手给他一巴掌。他按住孩子的头,狠狠按进滚烫的火锅里。孩子的惨叫声让整个饭店瞬间安静了下来。王小龙的妈妈先冲上来拼命,另外一个男人,抽出了一把水果刀,直捅她腹部,立刻倒在了地上;王小龙的爸爸拿着板凳猛砸,结果也被捅了两刀毙命。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背负多起命案的逃犯,这个熊孩子惹了不该惹的人。 在场的食客全部惊慌四散奔逃,服务员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赶到了现场,及时控制了两名杀人犯,这时发现,王小龙一家三口都已身亡。因为王小龙的两口口水,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同样是孩子犯错,另一个妈妈的做法,却像一面镜子。 在超市里,一个小男孩推着购物车,反复撞向前面陌生人的腿。被撞的人回头:“家长能管管孩子吗?” 妈妈立刻拉住孩子,转头对陌生人说:“对不起,但他得知道错了。您能帮个忙吗?让他明白,不尊重人要受罚。” 陌生人不明白什么意思,愣住了。妈妈的眼神坚定:“我是认真的。” 于是,陌生人拧开一瓶饮料,兜头浇在男孩的身上,厉声说:“再这样,下次就不是饮料了。” 男孩吓得大哭,妈妈没哄,只蹲下来问他:“记住了吗?别人的容忍,不是你撒野的理由。” 我们要为这位聪明的妈妈点赞,她是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太多父母,把“孩子还小”当成免责金牌,从小宠溺,结果把孩子的前途毁掉了。 他们以为纵容是爱,却不知惯子如杀子。“熊孩子”的底色,从来不是天生的。孩子第一次抢别人玩具时,你说“他不懂事”;第一次当众撒泼时,你说“长大了就好”;第一次用脏话骂长辈时,你说“童言无忌”,这些一次次的退让,其实是在给孩子的未来埋雷。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重复做的事,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 父母重复的“纵容”,只会让孩子觉得:无论我做什么,都有人兜底。可社会不是家里的温室,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你的“不懂事”买单。 当父母放弃管教熊孩子的那一刻,其实是把孩子推向了未知的风险,父母不教的,社会会教他,而超市里的那瓶饮料,浇灭的是孩子的骄纵,种下的却是敬畏。 说到底,“熊孩子”从来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父母的教育在偷懒。真正的爱,从不是无底线的包容,而是教会他:你的每一个行为,都要自己负责。 毕竟,社会的法则从来直白:你替孩子躲过的惩罚,命运会变本加厉地还回来。
范曾女儿回应家父被迫离家范曾女儿发文说找不到父亲,看了下女儿和父亲其他友人的聊天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