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埃及空军嫌弃中国歼-6落后,不愿给钱,僵持不下之际,团长刘国民冒出一

古凌国际 2025-08-13 11:54:37

1979年,埃及空军嫌弃中国歼-6落后,不愿给钱,僵持不下之际,团长刘国民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1979年,埃及跟苏联闹翻了,苏联顾问全撤走,武器供应也断了。 埃及军队的苏式装备很快就没法用了,急需找新伙伴。中国跟埃及关系一直不错,以前无偿援助过不少国家,但现在中国自己也穷,决定改成有偿贸易。 2月份,埃及副总理图哈密来中国求助,想要飞机,中国表态,能给,但得付钱,不再免费。图哈密回去商量,结果没下文。中国不死心,派中航技副总经理刘国民带7人去埃及谈订单。 他们带着技术资料和样品,报价每架歼-6是120万美元,这在当时已经很优惠了。埃及空军一看,觉得歼-6相当于米格-19,性能没跟上时代,坚持要免费,还说不值这个价。 谈判从3月中旬开始,埃及代表反复强调经济困难,空军司令部那边直接表示歼-6机动性和火力不如西方产品。 双方你来我往,僵持不下。刘国民他们外汇就5美元,生活紧巴巴的,但坚持不让步。关键时刻,刘国民想到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这人跟中国关系好,懂战机性能。 他通过大使馆联系上穆巴拉克,介绍歼-6的实战记录,比如在越南战场的表现。穆巴拉克认可,指示空军继续谈。 结果,埃及同意买44架歼-6战斗机、6架歼教-6教练机,外加220台涡喷-6发动机和28台涡喷-8发动机,总价1.67亿美元。 合同5月2日和3日签的,还包括备件和维修服务。这笔生意是中国军售零的突破,换回外汇帮军工企业渡过难关。 其实,埃及空军一开始的嫌弃不是没道理,歼-6确实是五十年代技术,但中国改进后性价比高,适合埃及的训练和作战需求。 谈判过程暴露了双方立场差异,中国从援助转向贸易,埃及还想占便宜,但最后互利成交。资料显示,这单子为中国后续出口打基础,埃及也及时补充了装备,避免了军队瘫痪。 合同签后,埃及7月付了2700万美元预付款,中国工厂加紧生产,当年就交付部分飞机。 1980年4月,刘国民又在北京签了歼-7飞机合同,金额超2亿美元,客户扩展到索马里、赞比亚和孟加拉国等。中航技业务越做越大,出口从战斗机到发动机,帮中国赚了不少外汇。 刘国民继续在中航技干,促成多项合作,获得过表彰。埃及空军用上歼-6后,训练水平稳住了,还在1983年的亮星演习中亮相,美国人检查过这些飞机。 九十年代,中国军贸更成熟,歼-6系列出口到巴基斯坦、北朝鲜等国,总产量超4500架。刘国民退休后,航空工业继续发展,到现在J-10、J-20都出来了。 那笔埃及单子是起点,证明中国产品可靠,打开国际市场大门。人物结局,刘国民2000年代因病去世,算是为国家奉献一生。 整体看,这事儿反映了七十年代末中国外交和经济的转变,从援助到贸易,埃及也从苏联转向多元来源。 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谈判就是讨价还价,但结果双赢。中国军工借此机会学到不少,埃及空军避免了装备真空期。 穆巴拉克后来当总统,继续跟中国保持关系。这单生意不光是钱,还拉近了中埃军事合作,为非洲市场铺路。 其实,埃及空军嫌弃歼-6落后有其道理,米格-19设计老了,但中国版改进后耐用,维护简单,适合发展中国家。 后续,中国出口歼-7、Q-5等,埃及也买过翼龙无人机,现在还看上J-10C。逻辑上,这事儿连着中东地缘政治,埃及1979年后亲美,但武器来源多样化。 中国抓住机会,军贸从零起步,到现在成全球玩家。内涵在于,国家发展靠自力更生,贸易互利才能长久。埃及空军代表们一开始的拒绝支付,暴露了依赖援助的惯性,但最后接受现实。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