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谁料,28年过去了,他竟然在采访中给自己“洗白”,表示自己当年的行为是为了和平,竟然还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主要信源:(观察者网——台湾核武迷雾主角张宪义:“叛徒”还是“英雄”?;环球网——叛逃核专家:台曾想效仿神风特攻队用经国号搭核弹反攻大陆)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验成功。 这个消息传到台湾时,蒋介石意识到通过武力"反攻大陆"的计划基本落空。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秘密启动核武器研发项目,试图通过掌握核技术增强台湾地区的军事威慑力。 这个计划在蒋介石1975年去世后仍然持续推进,由继任的蒋经国主持实施。 张宪义是台湾核计划中的关键人物。 1945年他出生于海南,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父母移居台湾。 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对大陆充满误解,以为那是个落后封闭的地方。 凭着优异成绩,他考入台北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逐渐成为台湾重点培养的科研人才。 当时台湾当局在桃园县建立中山科学研究院筹备处,专门进行核武器研究。 张宪义的导师推荐他进入该机构,他这才知道自己将要参与核武器研发工作。 1969年,他被公派到美国田纳西大学进修核工程专业。 一起去的都是台湾科学界的精英人才,大家都希望能学到西方先进技术。 在美国留学期间发生的事改变了张宪义的想法。 他遇到一位来自大陆的留学生,相处后发现对方不仅学识渊博,谈起祖国建设时眼里闪动着光。 通过交流,他了解到大陆真实情况,对比台湾长期以来的宣传,发现过去的认知都是虚假信息。 更深刻的转变是核武立场。 张宪义认识到两岸同宗同源,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同胞。 他开始考虑台湾研发核武器的后果。 这可能引发战争给两岸带来灾难,而自己将成为这场灾难的直接推手。 这个认知让他陷入深深的不安。 美国情报机构察觉到张宪义思想的转变。 张宪义渐渐明白美国真实意图:他们支持台湾并非真心相助,而是想以此牵制大陆,同时防止台湾拥有核武威胁美国利益。 思前想后,他做出了人生最大抉择,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任务安排。 1976年学成回台后,张宪义在中山科学研究院核能研究所任职。 由于工作踏实,他很快获得蒋经国亲自接见与表扬,逐渐接触到核计划的核心内容。 但暗中他始终与中情局保持联系,通过特殊渠道传递情报。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有技巧地控制核技术研发进度,防止关键技术落入台湾军方手中。 到了1987年底,张宪义发现台湾的核武研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而他对自身的监视也日渐严密。 预感身份可能暴露,他安排全家人办理"赴美旅游"签证。 第二天凌晨,趁夜色掩护带着全家登上前往美国的航班,随身携带大量机密资料。 抵达华盛顿不到24小时,他出现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详细披露台湾核武研发的全部进程。 三日后,根据张宪义提供的证据链,美国政府强制要求台湾当局接受国际原子能总署检查。 核查队紧急赶赴台湾,将核研究所的关键设备全部拆除销毁,遣散科研团队,强制台湾当局签署永不研发核武器承诺书。 1月13日,正在岛内处理危机的蒋经国突然病逝。 台湾当局随后将怒气全部转嫁到张宪义身上,在各大报纸公开宣称他为"叛徒",下达全球通缉令。 为保护其安全,美国中情局将他全家安置在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内居住,更名换姓继续从事民用核能研究。 2016年,隐居多年的张宪义首次面对亚洲周刊记者坦陈往事。 他说:"阻止台湾核武器计划,既是对美国安全战略负责,也是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负责。" 他强调拥有核武对台湾而言是引火烧身,而非安全保障。 历史证明台湾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和平发展,而非破坏性的战争力量。 这场风波平息后,台湾普通民众中渐渐有人开始理解张宪义的选择。 台湾政局多次更迭中,民进党的"台独"倾向日益明显。 假使核武器当年落入这些人控制之下,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历史最终验证了张宪义的担忧:核武不仅不能给台湾带来安全,反将招致更大危险。 有人把张宪义称作"拯救台湾的英雄",但他对此十分淡然。 随着时间流逝,更多人意识到核武技术倘若扩散,对中华民族整体福祉都是灾难。 张宪义用一生实践证明,真正的爱国不是盲从政治口号,而是看清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无论身处何处,对这片土地的安危负责,才是永不过时的忠诚。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越透明越恐怖!东风5B公开参数告诉你:真正的威慑从不怕被看透当美国情报机构最初获
【2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