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病逝,给她送行的人群中,有一男子不停大声哭喊着四个字,特别引人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8-12 13:57:46

1984年,贺子珍病逝,给她送行的人群中,有一男子不停大声哭喊着四个字,特别引人注目,他是谁? 主要信源:(光明网——走出毛泽东家族光环的导弹专家;人民网——毛泽东三个侄子迥异的人生道路) 1984年春天,贺子珍在上海安详离世。 这位井冈山第一位女战士的骨灰被送往北京八宝山时,沿途挤满了送行的百姓。 人群中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哭得撕心裂肺,不住喊着"姨妈",惹得周围群众跟着掉泪。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人是导弹专家贺麓成。 时间拨回1948年秋,时任中共江西吉安地委组织部长的贺怡来到永新县。 她敲开花汀村贺家大门时,迎面撞见个十多岁的男孩。 女人突然抱住孩子大哭:"这些年苦了你了!" 男孩茫然望着陌生人,直到爷爷贺调元揭开身世:母亲是革命者贺怡,父亲是烈士毛泽覃,他本名叫毛岸成。 1935年毛泽覃牺牲后,怀有身孕的贺怡在枪林弹雨中辗转。 孩子刚满月时,她把婴儿托付给开明乡绅贺调元,自己继续革命。 贺家人给孩子取名"麓成",取自长沙岳麓山。 农舍里长大的孩子常收到包裹,有上海的棉布衣裳,有北平的牛皮书包,却不知寄件人是谁。 1949年初冬,贺麓成跟着母亲赴赣州开会。 卡车深夜翻进山沟,母亲当场遇难,少年右腿粉碎性骨折。 在简陋的乡村卫生所躺了三个月,大腿里永远嵌着七块碎骨。 刚认回生母又成孤儿,直到贺子珍从上海来信:"到姨妈家来念书。" 上海中学礼堂里,老师点名时响起浓重乡音:"贺麓成来了没?" 十六岁的少年红着脸举手,惹得哄堂大笑。 烈士子弟班的学生多是边区转来,贺麓成月考排倒数第三,英文试卷空白大半。 姨妈看在眼里不责备,只说:"你表哥李敏也听不懂上海话。" 半年后奇迹发生在教导处:高二期末考,贺麓成的数学卷挂着鲜红的100分。 物理老师拿着他的错题集直摇头:"这小子把我们教研室题库都做穿了!" 没人知道寒夜里,他膝盖疼得打颤还在演算习题。 江西留下的旧伤遇寒发作,疼起来像钢针钻骨。 贺子珍亲自联系华东医院,骨科专家动刀取出碎骨时,少年膝盖里烂肉的腐臭熏得护士直捂口罩。 1952年考入上海交大那天,贺子珍在寓所摆了四菜一汤:"往后勤工俭学要靠自己了。" 那时贺麓成才知,每月从民政局领的25元烈属补助里,有5元是姨妈添补进去的。 毕业分配前夜,姨妈把存折压在茶杯下:"你祖父开茶庄起家时也白手起家。" 这存折里攒着四年的助学金结余,两千块在当时能买半套石库门。 当苏联留学突生变故,他被调入北京军工单位。 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贺麓成啃下三百万字俄文资料。 冬天住漏风宿舍裹三条棉裤画图,腿伤发作就把暖水袋绑在膝盖上。 1964年导弹点火成功那晚,他捧着设计图纸哭红了眼。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贺麓成胸前挂满奖章的照片登上报纸。 远在上海的贺子珍剪下报纸压在玻璃板下,旁边放着张泛黄的纸片。 那是1949年永新县出具的领养证明,上面写着"毛岸成"。 特殊时期有干部劝他:"把姓改回来能少受罪。" 他摇头:"贺调元爷爷喂我喝米汤长大。" 每月从工资扣出十五元寄江西:十元给永新养父,五元汇花汀村小学。 直到养父去世整理遗物,乡亲们才发现破棉袄里缝着七十多张汇款单。 八十年代初,贺麓成被破格评为总参系统第一位高级职称专家。 有年轻同事搬到单元楼,他仍住在筒子楼末间。 领导看不下去:"该换房了。" 他指着墙上合影:"这里离资料室近。" 照片里戴红领巾的少年依偎在贺子珍身旁,背景是华东医院的白玉兰树。 1984年3月,贺子珍病危电报送到实验室。 贺麓成赶到301医院时,病床已罩上白布。 可并没内有多少时间能留给他伤心。 葬礼后三天,贺麓成又出现在西昌卫星基地。 有新人好奇打听他的军衔,老工程师指着火箭说:"这位是给导弹装上中国脑的人。" 九十年代退休后,他三返永新县,把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金全捐给母校。 校门口立起"麓成楼"时,人们发现捐赠牌刻着两行字:"养我者贺公调元,育我者贺氏子珍。" 晚年他醉心绿色经济研究,跑遍江西的茶山竹海。 当央视记者问起往事,老人抚着腿上的手术疤笑:"我这条命分三段:江西山沟里捡的命,上海医院里接的命,戈壁滩上淬的命。" 最后五年在自家阳台栽满虎耳草。 贺子珍生前最爱看它青翠的叶片舒展。 2011年病逝前嘱托家人:骨灰分三处安放,一份伴养父在永新青山,一份随姨妈入八宝山,最后一份撒在酒泉发射场的骆驼刺丛中。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