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埃及空军嫌弃中国歼-6落后,不愿给钱,僵持不下之际,团长刘国民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刘国民的这个大胆想法,是绕过桌面上的官僚程序,直接找到能拍板的人,时任埃及副总统,也是前空军司令的穆巴拉克,这在当时几乎是一场豪赌。 要知道,他们这支仅有七人的代表团,兜里揣着一张皱巴巴的5美元,面对的是一个对歼-6战机充满偏见的客户。 谈判桌上,埃及官员态度冷淡,言语间总绕不开性能落后和无偿援助这两个话题。僵持之下,代表团的境遇一天比一天差,连基本的伙食都难以为继。对当时来讲,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通过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紧急协调,刘国民终于获得了面见穆巴拉克的宝贵机会。没有多余的客套,他单刀直入,将中国航空工业的真实困境与歼-6战机的实战价值和盘托出。 他没有回避歼-6在技术上并非顶尖的事实,而是将重点放在其皮实耐用、维护成本低廉、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屡建奇功的特点上,这恰好切中了当时埃及急需补充装备、又囊中羞涩的痛点。 他将这次交易上升到了两国战略友谊的高度。穆巴拉克本身就是行家,他听懂了刘国民的言外之意。电话直接打到了空军司令部,一句“你们去谈吧,合同我闭着眼睛也能签”,彻底扭转了乾坤。 这场5美元换回1.67亿的传奇,仅仅是个开端。良好的合作基础,让中埃两国在航空领域的捆绑越来越深。紧接着,埃及又引进了数十架歼-7战机。 而真正将双方合作推向新高度的,是90年代的K-8教练机项目。这一次,中国输出的不再只是飞机,还有包括生产线、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在内的全套工业体系。 埃及借此恢复了本国的航空工业基础,中国则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的重大跨越。至今,埃及仍是K-8教练机最大的海外用户,这些飞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埃及飞行员。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感慨。在那个年代,我们拿得出手的最好产品,在国际上却备受冷眼。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痛。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中国军工人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从最初在苏联米格战机基础上艰难仿制,到如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威龙。 从当年四处推销别人看不上的歼-6,到如今FC-31鹘鹰在国际航展上备受瞩目,成为多国空军换代的潜在选项。 从大型运输机一度是我们的短板,到运-20鲲鹏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战略运输任务中…… 中国军工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我们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也在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电磁弹射等多个尖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今,当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C战机再次飞越金字塔,与四十多年前的前辈遥相呼应时,那呼啸而过的,早已不是当年略带辛酸的破冰之声,而是充满自信与力量的强国强军之音。 信息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5美元闯出大市场!中国军机与埃及的山海之缘 #MCN双量进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