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陈毅出差刚好路过成都,便想停留几天去看望父母,没想到贺炳炎却说:“老总,我得向你

陈毅出差刚好路过成都,便想停留几天去看望父母,没想到贺炳炎却说:“老总,我得向你请罪啊”。 1959年,陈毅元帅出差路过成都,想趁机看望父母,这本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当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听说后,竟主动请罪说自己失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简单的探亲为何引出如此意外的反应?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重要职务,工作极其繁忙,很少有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于湖北宜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被称为"独臂将军"的传奇人物,在长征中失去右臂,但依然英勇作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3月任成都军区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1959年,贺炳炎上将带着成都军区和四川省委的领导同志们,早早来到机场,迎接周总理和陈毅的视察。老战友们相聚,除了谈工作,还有聊不完的往昔岁月,一直聊到了凌晨。为了让周总理好好休息,贺炳炎提议大家散了。 周总理入睡之后,同志们也都各自回房,陈毅还没睡,还让警卫员陪自己出去一趟。贺炳炎看到陈毅深夜外出,觉得很奇怪,便悄悄派警卫员跟着。警卫员发现陈毅直奔成都某地的一处房子,在里面待了一会儿就回来了。 第二天,贺炳炎在周总理和陈老总吃早餐的时候,才知道他前一天晚上,深夜外出原来是去看望父母了。听到这个消息,贺炳炎大吃一惊。这么多年,他竟然不知道陈老总的父母住在成都。 贺炳炎急匆匆地向陈毅请罪:"陈老总,我有罪啊,我没有照顾好二老。"作为成都军区司令员,连陈毅父母在成都居住都不知道,贺炳炎觉得自己实在失职。 陈毅听后也是"指责"道:"你有罪,该抽你",原来,陈毅是觉得贺炳炎打听自己的行踪,为自己的父母担忧。实际上,陈老总没有向国家和组织要求帮助,而是自掏腰包在成都给父母租了一套房子,每个月从工资里拿钱当作他们的生活费。正因如此,整个四川的领导同志都不知道,陈老总的父母搬到成都了。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陈毅父母原本跟随儿子生活,但随着年纪增长,逐渐不适应北京的气候。相比于四川其他地方,成都更加宜居,陈毅就把父母接到成都养老。但他严格要求自己,不给组织添麻烦,陈毅父母回到成都后,托人在兴隆巷子的一个大院里租了两间小房子,像普通老百姓一样默默地住下,没有惊动任何人。 陈毅的父母表示他们对北京的气候不习惯,也不是儿子和儿媳不管他们,陈毅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寄100元的生活费。老人家认为陈毅工作繁忙,不便打扰,而自己也在四川生活了几十年,对环境和人都很熟悉。 陈老总离开成都后,贺炳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立即找到陈毅父母的住处,看到两位老人居住条件简陋,十分难过。贺炳炎为他们选了一个较好的住所,并提出让他们住进曾属于大军阀杨森的公馆。但陈毅的父亲却拒绝了:"这房子太大了,我们住在这里太奢侈,对不起组织,也对不起人民。陈毅要是知道了,也会批评我们的。"最终选定了半节巷的一处小院。 从此,贺炳炎把照顾陈毅父母当作自己的重要责任。贺炳炎工作不忙的时候,也会经常上门陪二老吃饭,当知道他们生病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将二老送到医院。陈毅平时工作非常忙,过年过节也很少回家,贺炳炎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就把陈老总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 有一次,贺炳炎得知陈毅的母亲生病,患有高血压并伴有发烧,他立刻让警卫员送去100元钱帮助她治病。陈毅得知此事后,坚决要求父母将这笔钱还给贺炳炎,但贺炳炎再三解释说,这笔钱是他个人支付的,不是公款。 贺炳炎战争年代受过很多伤,留下了很多隐疾,所以他的身体一直不算好,再加上长期操劳。1960年7月1日,因积劳成疾,贺炳炎病逝于成都,享年47岁。 在贺炳炎的葬礼上,陈毅的父母扶着棺材放声痛哭,双方感情早已胜似亲人。二位老人拖着年迈的身体来到成都军区参加公祭,扶棺痛哭,沉痛吊念。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陈毅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即使是照顾年迈的父母也要自掏腰包;贺炳炎心怀大爱,把战友的父母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照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革命友谊,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动容。老一辈革命家的品格和情操,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财富吗?你觉得现在的我们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