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施一公砸200亿,放话15年超清北
我笑他吹牛,现在有点慌了
现在回头看:
第一个六年,本科只招117人,平均人手一篇SCI,导师不是院士就是诺奖候选人。
宿舍像酒店,食堂0差评,衣服都懒得洗,因为“科学家加分”。
本科生可以直接砸钱买设备,连论文标题都能自己拍板——这在别的985简直做梦。
它不是清北对手,却逼得清北重新打样:实验室24小时不关灯、老师不再打卡、学生能直接给校长发邮件。
最大的颠覆:原来在中国,不靠编制、不拼排名,也能让人才用脚投票。
下一站,就看这群野路子本科生毕业之后,会不会把象牙塔的天花板掀开条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