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1年,饿了3天的志愿军战士爬上美军阵地,却发现上面空无一人 1951 年的

1951年,饿了3天的志愿军战士爬上美军阵地,却发现上面空无一人 1951 年的朝鲜战场,局势正变得复杂起来,美军换了新司令李奇微,这个人跟之前的麦克阿瑟不一样,不喊着要扔原子弹,而是闷头研究志愿军的打法。 他发现志愿军有两个特点,一是每次进攻顶多维持七天,因为粮食带得不够,过了七天就得撤;二是喜欢夜里打仗,能避开飞机大炮。 针对这两点,他搞了个叫 “磁性战术” 的法子,白天往后退,晚上离志愿军远远的,等志愿军粮食快吃完的时候再反扑。 这时候,志愿军 189 师 566 团正处在风口浪尖上,他们冲到了洪川江南岸,成了最靠前的部队,但打了这么久,人没剩多少,粮食也断了三天。 更麻烦的是,美军的运输机在附近投下了不少伞兵,落在 580.7 高地周围,看样子是想把 566 团的退路切断,团里把打掉这个伞兵连的任务,交给了 3 连的代理连长唐满洋。 唐满洋是个孤儿,十五岁就当兵,打了不少硬仗,脸上还留着之前打仗嵌进去的子弹,医生不敢取,就一直带着。 接到命令时,他刚从阵地上下来,累得倒头就睡,被叫醒的时候,一肚子火,但听到有任务,立马来了精神。 全连四十多个人,三天没正经吃东西,司务长把所有炒面袋子抖了又抖,混着山上的树芽煮了锅汤,大家分着喝了,算是有点力气。 天黑后,唐满洋带着人往 580.7 高地摸,一路上静悄悄的,只有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 战士们饿了太久,走几步就得停下喘口气,唐满洋回头看看,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脚步却没一个人掉队。 到了高地脚下,先上去的侦察兵回来报告,说上面一个美军都没有,这事儿有点奇怪,明明看到伞兵落在这里,怎么会没人? 唐满洋没敢大意,让再去附近看看,没多久,侦察兵又回来,说美军躲在旁边三个小山头上,看样子是在工事里睡觉。 原来,美军是怕夜里打仗,照着李奇微的规矩,躲到偏一点的地方,觉得志愿军不会摸到这里来,唐满洋跟几个班长合计了一下,决定先打最远的那个山头,趁另外两个山头的美军没反应过来。 战士们手脚并用地往上爬,山上的美军岗哨睡得迷迷糊糊,没等出声就被解决了。 到了工事外面,唐满洋一挥手,手榴弹一个个扔了进去,睡袋里的美军被炸得嗷嗷叫,没等爬起来,志愿军的刺刀就捅了过去。 有个戴荧光手表的美军,刚摸起枪就被唐满洋一枪撂倒,后来才知道,这种手表在美军里不算稀罕物,不是只有军官才戴。 这一仗打得快,没多久就解决了这个山头的美军,还抓了二十多个俘虏,唐满洋让人看住俘虏,自己带着剩下的人准备去打另外两个山头。 就在这时候,不知道谁踩响了美军埋的照明雷,一下子把山头照得跟白天一样,唐满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剩下的战士没几个能站直的,旁边不远处还有美军的重机枪。 更要命的是,那些俘虏开始叽里呱啦喊,像是在叫援军,他咬了咬牙,喊了声开火,俘虏全被打死了。 第二天,师里派来的人上山,看到满地尸体,问俘虏去哪了,战士们说打起来的时候没保住,来人不太信,回去报告说唐满洋可能杀俘,但查来查去没证据,最后只是因为他把那个荧光手表戴在手上,给了个三等功。 唐满洋也没辩解,跟那个干事从此就结了怨,后来回国住一个大院,几十年没说过话,很多年后,他才说,当时那种情况,不那么做,自己带的人可能都活不了。 其实,这种饿着肚子还拼命打的事,在朝鲜战场上不算少见。 就像上甘岭战役,有的连队被堵在坑道里,没水没粮,连尿都得省着喝,照样拿着石头跟敌人拼;还有松骨峰阻击战,战士们抱着炸药包往美军坦克底下钻,硬是没让敌人过去。 这些事看着让人揪心,但也说明,志愿军不是靠装备,是靠一股劲在撑着,1958 年部队搞大比武,唐满洋已经二十八岁,还被拉去参加射击比赛。 他趴在地上,连开七枪,枪枪都中了靶,大家正鼓掌呢,他突然把枪扔了,用手在脸上一抠,居然拿出个子弹头。 这是他在朝鲜打仗时留在脸上的,医生不敢动,没想到被枪的后坐力震了出来。 后来有人问他,打了那么多仗,最记挂的是什么,他没说功劳,也没说苦,就说当年一起爬山头的弟兄,能活下来的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