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台湾知名人士林郁方:“我实在看不懂大陆造那么多武器装备,造那么多航母干什么,还频

台湾知名人士林郁方:“我实在看不懂大陆造那么多武器装备,造那么多航母干什么,还频繁亮相示威,这不是让其他国家认为大陆想要称霸吗?” 林郁方,195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客家人,成长于乡村,家境普通。他早年在淡江大学读英语文学,成绩优异,后赴美深造,1989年在弗吉尼亚大学拿到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全球战略格局。回台后,他在淡江大学教书,讲授国际关系,深受学生欢迎。1991年,他担任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专注于两岸与防务议题。1995年,他踏入政坛,以新党身份当选民意代表,聚焦国防与外交事务。他曾支持吴伯雄竞选台湾省长,并在1996年担任林洋港竞选团队发言人。2008年至2016年,他代表中国国民党连任民意代表,多次被媒体称为“防务专家”。他的学术背景与政治经历,让他成为岛内讨论两岸关系的重要声音。 林郁方的这番言论,出现在2010年代中期一次台北智库研讨会上。当时两岸关系紧张,美国军舰频频巡航台海,中国大陆的航母计划则成为全球焦点。2012年,“辽宁舰”服役,2019年“山东舰”入列,2022年“福建舰”下水,中国海军实力快速提升。林郁方质疑大陆为何建造多艘航母,称其频繁演习像是“示威”,可能让外界误以为有“称霸”意图。他的话迅速被岛内媒体放大,部分报道渲染“大陆威胁论”。但这番言论忽略了一个背景:中国近代以来多次因军力不足受辱。从鸦片战争到“银河号”事件,再到2001年南海撞机,中国缺乏足够海上力量,屡次在领海问题上吃亏。航母的建造,是对这些教训的回应,也是大国维护安全的必要手段。 林郁方的“看不懂”其实不难理解。他长期研究防务,清楚航母的战略意义。一个国家若无足够军力,安全只能是空谈。台湾海峡宽不过百余公里,任何军事动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大陆的航母主要在近海训练,旨在守护领海与海外利益。相比之下,美国航母常年在全球巡航,从中东到亚太,无人质疑其“合法性”,却常以“自由航行”为名靠近中国领海。林郁方对此少有评论,他的沉默让人怀疑他是否刻意回避了国际局势中的双重标准。他的言论迎合了岛内部分情绪,也呼应了西方“中国威胁论”的叙事,但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中国海军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推动。19世纪,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中国大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留下屈辱记忆。1993年,“银河号”货轮在公海上被美军拦截,毫无还手之力。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中,中国飞行员王伟牺牲,暴露了当时海军的短板。这些事件让中国意识到,没有现代海军,国家安全无从谈起。航母的建造与演习,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保护领海与海外利益。2010年代,外部势力在台海问题上动作频频,美军侦察机与军舰多次抵近中国领海。大陆的军力提升,是对这些压力的直接回应,也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 林郁方的质疑,表面看是针对大陆军力,实则反映了更复杂的立场。他在防务领域浸淫多年,深知实力是安全的基础。他的“称霸”说辞,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岛内与西方的部分叙事,但也暴露了逻辑上的矛盾。如果大陆的航母是“威胁”,那美军全球部署的航母与导弹又该如何定义?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从未被林郁方公开批评。这种选择性表态,让他被部分大陆网友批为“双标”。社交媒体上,有人直言:“他不是不懂,是不敢说真话。”他的言论成了两岸舆论交锋的焦点,引发了广泛争论。 2016年,林郁方结束民意代表任期,逐渐淡出政坛核心。他开始以评论员身份出现在电视节目与学术研讨会,分析两岸局势,语气较过去温和。岛内媒体仍不时提及他的航母言论,部分报道继续渲染“大陆威胁”。大陆媒体则反驳,强调中国海军是为自保而非扩张。2020年代初,林郁方减少公开露面,偶尔在学术场合发表看法,专注于两岸关系研究。他未再就航母问题发表类似言论,生活趋于低调。他的政治生涯,以对两岸议题的复杂态度,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