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很聪明,他只想当一个快乐的王爷,故而得以善终。
那年的一天,长安城飘着细雨,太极宫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六十岁的李渊躺在龙榻上,蜡黄的脸上透着不正常的潮红。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最放不下的就是年仅五岁的幼子李元婴,他颤巍巍地召来李世民,将小儿子冰凉的小手放进二儿子宽厚的掌心里。
李渊浑浊的双眼盯着李世民:"这孩子生母早逝,如今我亦将去,你既为天子,当善待幼弟。"
李世民望着父亲枯槁的面容,想起玄武门之变时大哥李建成血溅三尺的场景,喉头滚动着说不出的酸涩,俯身抱起懵懂的李元婴,孩子柔软的躯体让他想起自己早夭的承乾。
不可否认的是,李元婴确实聪明得惊人,七岁能赋诗,十岁通音律,十二岁就能与宫廷画师论画。
但他从不在兄长面前显露锋芒,每次见到李世民都规规矩矩行礼,眼神清澈得像终南山的溪水。
有次宫宴上,李世民故意考他《孙子兵法》,他眨着眼睛说:"皇兄,我只记得'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打仗多累,不如听曲看舞。"满座大臣哄笑,李世民却盯着弟弟天真无邪的笑脸若有所思。
滕王府的夜宴总是长安城最热闹的,李元婴把俸禄都花在搜罗天下奇珍上,府里养着昆仑奴表演杂技,波斯舞姬跳胡旋舞,他亲自击鼓伴奏。
有御史弹劾他奢靡无度,李世民看着奏折上"日费千金"的字样,想起弟弟昨日送来的新酿葡萄酒,朱笔悬在半空终究没落下。
李元婴听说后,立刻给皇兄送去十坛好酒,附的信笺上画着个作揖的小人。
贞观十三年,有人密告李元婴私藏谶书,李世民连夜派百骑司搜查滕王府,结果在书房只找到满架的话本传奇,案头摊开的《游仙窟》还夹着片枫叶书签。
第二天,李元婴闯进两仪殿,抱着兄长的腿哭诉:"那些兵把我最爱的白玉棋盘碰缺个角!"李世民揉着太阳穴,赏了他两副新棋盘。
李元婴活到六十三岁,历经太宗、高宗、武周三朝,武则天称帝时,他正在洛阳别苑斗蛐蛐。
来俊臣派人监视半年,发现他除了研究怎么让牡丹提前开花,就是教鹦鹉背《长恨歌》,晚年他给儿孙立下家训:"咱们这一脉,只准吟诗作画,不许碰兵法政论。"
史书上记载他临终前的情景很有意思,子孙们围在榻前哭哭啼啼,他突然坐起来要酒喝,喝完指着窗外的海棠说:"看那花开得多好。"然后笑着闭上眼睛,被李世民摸着头长大的他,用一辈子演了出精彩的糊涂戏。
查阅史料会发现,李元婴的滕王阁后来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王勃那篇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正是这位"荒唐王爷"当年选址建阁的慧眼所在。
现代史学家发现,唐代宫廷档案里记载他其实资助过不少寒门学子,只是都用的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