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3年常德之战,周咏南带领女兵们抵挡住了日军15次猛烈进攻,子弹打光后,三个

1943年常德之战,周咏南带领女兵们抵挡住了日军15次猛烈进攻,子弹打光后,三个日军冲了上来,紧要关头周咏南举起了自己的刺刀,却意外将日军军官直接刺死。 常德城西北角的废墟中,一个穿着蓝布学生装的身影紧握刺刀,周咏南的袖口早已磨破,衣服上沾满了五天来的硝烟和尘土。 这件从湖南第三师范穿出来的校服,原本应该出现在安静的教室里,而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但1941年那个清晨改变了一切。 日军飞机轰炸耒阳时,正在早读的师范生们眼睁睁看着教务主任倒在血泊中,校舍坍塌的瞬间,张老师被压在废墟下,手里还紧握着半本《国文讲义》。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包括周咏南在内的9名女学生,她们当天下午就撕掉课本,用布条扎紧头发,徒步80公里找到第74军的征兵点。 从师范生到野战护士,这些19岁的姑娘很快适应了新身份,在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收藏的74军战地护士培训手册上,至今还能看到周咏南工整的笔迹:“止血带要扎在伤口上方三指处。” 两年后的常德会战,她们从后方救护转为前线作战,1943年11月25日城门告急时,这支女子救护队集体写下血书请战。 看到这些女学生握着比她们还高的步枪,在城垛后面挖射击孔时,连久经沙场的老兵都红了眼眶。 日军第116师团首次攻上常德城墙。 守卫西北角的仅剩17人,其中包括周咏南小组的5名女兵,弹药不足时,她们想出了特殊的补给方式。把绑腿布接成长绳,将阵亡日军的尸体拖上来搜集弹药。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2月3日。日军第109联队集中3个中队的兵力,向西北角缺口发起猛攻,此时周咏南她们的掩体已被105毫米榴弹炮完全摧毁。 趴在砖石缝隙间,她们用步枪击退了日军两次冲锋,枪管烫得冒出蓝烟,子弹也所剩无几,关键时刻,日军军官带队发起第三次冲锋。 周咏南端着刺刀冲了上去,在近身搏斗中刺中了对方,现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那把汉阳造刺刀,刀尖处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刺穿肋骨时留下的3厘米弯曲痕迹。 这场白刃战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直到友军增援赶到,西北角阵地才算真正守住,参与这次防守的9名女学生中有3人牺牲,4人负伤,周咏南左臂被弹片划伤,但坚持到了最后。 从课堂到战场,从课本到刺刀,这群师范生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人生最大的转变,她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在国难当头时选择了挺身而出。 这场发生在80年前的血战,见证了一群普通女学生的非凡勇气,她们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中的担当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正是无数像她们一样的普通人,用血肉之躯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信源: 湖南省档案馆《湖南抗战史料·巾帼英雄卷》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作战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