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李在明:不去北京阅兵,却忙着搭局请中美俄日,他到底图什么? 前阵子有韩媒放风:

李在明:不去北京阅兵,却忙着搭局请中美俄日,他到底图什么? 前阵子有韩媒放风:中国已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发出邀请,希望他出席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式。李在明方面没明确回应,只丢下一句“考虑中”。来不来没说清楚,但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模糊,是故意的。 很多人以为他是胆怯,其实错了。他是在攒牌,准备下一场更大的局。 对北京暧昧,对东京主动,是谁给他的底气? 就在各方还在等他表态的空档,李在明的外交团队先放了两个消息:一,韩国将推动中日韩峰会尽快在日本召开;二,李在明计划的首次出访国,先是美国,紧接着就是日本。 什么意思?中方邀请你双边见面,你说三边可以;中方想让你来阅兵现场走个礼,你偏要绕道日本见面谈经济。 很明显,李在明在告诉所有人,他想修复中韩关系,但不想让美国不开心。他要和中国谈合作,但必须有人帮他“把风”,所以把日本拉进来当保险栓。 外交不怕拐弯,就怕你看不清他在哪拐。李在明现在就是典型的一边表态“重视中韩”,一边死死捆着美日韩三边关系不放。 “务实总统”的算盘:吃中国红利,靠美国保命。 李在明上台时就戴了顶“务实主义”的帽子。他说自己不站队,只看韩国国家利益。 这话听着很漂亮,落到操作上就是——军事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出场顺序看日本。 他没否认想和中方接触,但条件是别单聊,要加上日本,最好让三边“机制”包住议题。这个设定本质上不是怕中国,是怕美国误会他要走近中国。 美国对“亲华”这俩字反应非常过敏,李在明自己过去就吃过这种舆论的亏,所以现在步步小心。他知道,要想谈成中韩合作,就得先包装成“中日韩机制”下的正常互动。这样才有回旋余地。 广发“英雄帖”:把中美俄日都请来韩国,是布局,不是刷存在感。 与其解释自己亲中亲美,不如干脆把四方都请来,让他们自己见面——这就是李在明玩的一手。 他打算邀请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全部出席韩国即将主办的APEC峰会。这事看起来像是“大家都请一遍”,其实是个稳赚不赔的操盘。 ——谁来了,韩国就能说自己有面子; ——谁不来,李在明也能甩锅,说“我请了,是他们自己不来”。 而且别忘了,作为主办国,不发请帖才叫违规。哪怕是美国现在和俄罗斯对着干,李在明也不能学乌克兰——只请自己喜欢的国家,那是砸场子,不是办会。 请俄罗斯,不只是走过场,而是在打半岛这张底牌。 很多人没注意,李在明这次请普京来,其实藏着一层盘算:为缓和韩朝关系多铺一条路。 朝鲜不信韩国,但信俄罗斯。普京最近就透过拉夫罗夫对金正恩说,希望两人能加强直接沟通。李在明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他心里很清楚,中美日三边框架已经定死,唯独俄朝关系这条线还能动。如果能借APEC把俄罗斯“请进屋”,哪怕普京不来,只要表个态支持对话,那韩国就能借机向朝鲜抛出一个“我们没断你这条线”的信号。 这不是对话的开始,但绝对是破冰的动作。 拉日本、稳美国、探中国、搭话俄罗斯,李在明这局很复杂。 很多人说他是“墙头草”,但仔细一看,他其实是个“多线操盘手”。 ——阅兵式不上,是怕被贴标签; ——峰会搞三边,是要模糊主次; ——请中美俄日,是要制造主动空间; 他根本不是在等别人邀请,而是在用一场会议反向筛选:谁愿意和他坐下谈,谁就能进入他的“下一轮合作名单”。 这种套路说白了就是:把主动权抢回来,再慢慢分发。 中韩要想升温,就得先看美国脸色。 韩国不是不知道中国的分量,但它太清楚美国的狠。 过去几年,只要韩国敢表态独立一点,立刻就有调查、限制、关税、舆论攻势跟上来。 李在明也不是不想独立,他只是知道——在美国手上还握着刀柄的时候,不能先动。 所以对中国,他给了希望,但不给承诺;对美国,他让步有余,但不卑不亢;对日本,他说“历史问题不能忘”,但经贸合作不能断。 他不是不想清楚,而是想得太清楚。 李在明没说的那句:谁来谁是盟友,不来就是对手 这几步走下来,李在明像是低调,实则算盘啪啪响。他不是怕站队,而是知道,现在谁先站,谁先掉坑。 不去北京,是想让别人先急。 带上日本,是让美国放心。 请上俄罗斯,是为半岛留后门。 说他在“讨好各方”?不如说他在“圈人布阵”。谁搭台就一起唱戏,谁不来,那就别怪他翻篇再算。 这才是一个手上没太多筹码,却还想做局中人的玩法。你说他太滑?那是因为这局太险。 参考资料: 学者解读李在明或不参加九三阅兵,所谓“对等外交”只是托词,实为对美亦步亦趋-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