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花几十秒看广告赚上百亿!盘点那些看似不起眼赚了“亿点点”的行业

核心提示:复盘这些“不起眼”的行业具备一个共性:精准捕捉碎片化需求,用技术降低服务成本,靠规模效应放大收益。小游戏抓住了用户5分钟碎片时间,快递柜解决了“最后100米”配送痛点,它们都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找到了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

如果你最近在朋友圈或短视频平台刷到过那句“别笑,你试你也过不了第二关”的魔性广告语,那你大概率已经和《折螺丝》这个小程序游戏打过照面了。

它正是当下最火的“过不了第二关”小游戏代表,其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密的商业逻辑和用户心理操控术:玩游戏——失败卡关——看广告复活——误点广告进入另一个小游戏,如此循环,让这种制作难说精良,甚至难入主流游戏玩家“法眼”的小游戏赚得盆满钵满。事实上,站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上,赚得盆满钵满的早已不只是那些互联网大厂,更多看似不起眼的,却“闷声发财”的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曝光在人们的视野中。今天,记者就为读者梳理几个看似不起眼赚了“亿点点”的行业。

小程序游戏:

市场收入已达398.36亿元

打开微信小程序,随手点开一款消除类游戏,在一次次“只差一步”的挫败中观看广告续命——这套被网友戏称为“巧克力般丝滑”的流程,背后是一个规模惊人的产业。

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国内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已达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70%的上市游戏公司已投身微信小游戏领域。2024年腾讯财报强调,毛利高速增长得益于本土市场游戏、视频号、微信搜一搜及小游戏平台等高利率收入来源的强劲增长。

微信生态的社交裂变能力,让小游戏实现了低成本获客的奇迹。以此前现象级产品《羊了个羊》为例,这款仅靠广告变现的消除类游戏,在巅峰时期单日活跃用户突破1亿。据行业测算,若每位用户日均观看1次广告,仅单日广告收入就可超千万元。而另一款SLG游戏《无尽冬日》全球累计收入已达22.5亿美元(超160亿元人民币),创下小游戏商业化的新高度。

“小游戏的魔力在于用极低的试错成本撬动庞大流量。”文娱产业分析师张书乐指出,这类产品往往通过简单玩法降低入门门槛,再用阶梯式难度设计制造传播点,形成“越难越火”的传播闭环。但他同时提醒,行业也面临买量成本高企的挑战:轻度休闲游戏单用户获取成本约98元,SLG类产品甚至可达4000元,如何平衡投入与回报成为企业生存关键。

智能快递柜:

社区经济的黄金入口

小区楼下的丰巢快递柜,每天迎来送往无数包裹,这个看似只是“暂存点”的设施,早已构建起多元盈利矩阵。随着电商渗透率提升,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配送的重要补充,市场规模已达百亿元级别。

丰巢的盈利模式堪称社区经济的教科书:向快递员收取每件0.4-0.6元的寄存费,按日均处理3000万件包裹计算,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超40亿元;柜体广告位因覆盖精准社区人群,单块屏幕年租金可达数千元,全国数万个网点形成的广告网络,年营收规模近10亿元;此外,会员服务、寄件溢价、数据服务等增值业务,进一步打开了利润空间。

这种“基础设施+流量运营”的模式,让快递柜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行业数据显示,头部企业已实现单柜盈利,部分核心商圈网点投资回报率超20%。随着即时零售的兴起,智能快递柜正逐步拓展生鲜暂存、社区团购自提点等新功能,成为社区服务的超级入口。

充电桩、充电宝、旧衣回收箱……

下沉市场的“隐形冠军”

在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还有诸多看似小众的领域暗藏商机。街头巷尾的电动车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迎来爆发期,头部品牌年营收突破50亿元;写字楼里的共享充电宝,通过“3元/小时”的定价策略,在全国布局超300万个点位,年交易规模超百亿元;甚至连小区里的旧衣回收箱,都形成了“回收-分拣-再生”的产业链,部分企业年处理量超100万吨。

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聚焦高频刚需场景,用小额消费积累庞大基数。比如一位共享充电宝行业人士透露,单个设备日均服务3-5次用户,看似单次收费不高,但全国联网的设备网络形成了规模效应。她表示:“这不是做一笔大生意,而是把千万笔小生意串联起来。”

复盘这些“不起眼”的行业具备一个共性:精准捕捉碎片化需求,用技术降低服务成本,靠规模效应放大收益。小游戏抓住了用户5分钟碎片时间,快递柜解决了“最后100米”配送痛点,它们都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找到了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

随着消费升级与技术迭代,更多隐形机会正在涌现。社区团购的团长体系、县域市场的连锁药店、工业领域的二手设备回收……这些领域或许不会出现在热搜榜单,却在默默创造着惊人的财富。商业观察家吴晓波说:“未来十年,最赚钱的生意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王柳吴茜图源网络责任编辑刘春春编辑戴艾岑审核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