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热浪席卷全国,电网负荷持续攀升。在关乎千家万户清凉的能源保供第一线,吉电股份的员工们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烤”验。他们用汗水诠释责任,用智慧化解难题,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浸透工装的汗水和朴实无华的坚守。
系统作战,“绿荫”屏障护运行
汽机房内热浪蒸腾,室外温度早已冲破35℃。面对用电高峰与极端高温的双重夹击,一场围绕“燃料、设备、人员”的系统性保供战在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全面打响。
煤场里,燃料部的陈熙正以每两小时一次的频率对煤堆进行“体检”。“这块区域温度有点偏高,得赶紧联系翻堆置换!”科学堆储、精细测温、精准上煤是他们的铁律,每一车煤都直接关乎机组能否“顶得上、带得满”。为此,他们精准编制每日上煤计划,灵活应对多煤种、大热值差异带来的严峻挑战。
凝结水泵变频间内,门窗严密封闭以防漏风,新增的2台空调持续运转,巡检张法镛仔细检查着精密控制柜的运行参数,他说:“高温是电子元件的天敌,我们必须保持运行环境恒温。”
不远处的集控室内,运行一值的工会小组长赵金鹏在班组群里叮嘱道:“兄弟们,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放休息室了,大家要做好防暑!”班组群内质朴的关怀,正是“以人为本”保供理念的生动体现。该公司全体员工用实干担当织就环环相扣的防护网,在热浪中为机组安全运行撑起一片“绿荫”。
清灰护“心”,汗水擦亮每一度电的光泽
在河西走廊的吉电股份陕西能源公司张掖光伏电站,正午的戈壁滩地表温度轻松突破50℃。逆变器——这座光伏电站的“心脏”,在烈日炙烤和沙尘侵袭下,散热风扇的嗡鸣都显得格外吃力。“逆变器室滤网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像穿了‘棉袄’,散热效率直线下降。”电站值班长张立鑫指着刚拆下的滤网说,豆大的汗珠顺着他晒得黝黑的脸颊滚落。
面对高温威胁,张立鑫主动请缨,成立清灰小组,启动逆变器专项清灰工作,避开正午最毒的日头,清晨和傍晚成了他们的主战场。他们用风枪吹去设备表面的浮土,用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出逆变器外壳、散热风扇叶片缝隙及滤网里的顽固积尘,“这里头精密,劲儿大了不行,灰清不干净也不行。”汗水流进眼睛,他只能快速眨眨眼,用袖子胡乱抹一把。在清灰过程中,他们对逆变器的线路连接、元件状态进行了全面检查,“二次插件螺丝松动、轴流风机插头松动……”工作笔记上,他详细记录着发现的14项大小隐患。
一个月下来,80台逆变器焕然一新。“清理后,同一时段同一光照下,设备运行温度显著降低约35%!”张立鑫和同事们看着降下来的温度,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巧手遮阳,“小创新”里的“大清凉”
在吉电股份安徽新能源公司九成项目维护部的宿松岭阳光伏电站,强烈的阳光直射在逆变器外壳上,烫得几乎能煎鸡蛋。“逆变器‘中暑’,发电效率就‘打蔫’,还容易增加故障发生的概率。”检修管理部的殷世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反复琢磨和试验,一个看似简单却实用的方案出炉了:为逆变器加装遮阳网!
安装工作正式启动前,测量尺寸、裁剪材料、固定支架……每一步都需要在烈日下精准操作。殷世萌和同事们蹲在滚烫的设备旁,仔细比对尺寸。“尺寸差一点,效果就大打折扣,咱得严丝合缝。”检修人员一边紧固螺栓一边说。
当最后一片遮阳网稳稳盖在89台逆变器上方时,看着设备在阴凉下平稳运行,大家长舒一口气:“设备‘凉快’了,发电稳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这小小的“清凉伞”,不仅有效降低了设备温度,减少高温受损风险,以极低的成本提升了发电效率,也是落实国家电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的生动注脚。
首批试点场站加装一个多月以来成效显著。目前,该公司正加速推进第二批遮阳网加装工作,力争在26个光伏电站实现100%全覆盖。
吉电股份遍布全国的一线员工,是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这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扎实的“事”,汇聚成迎战高温、能源保供的磅礴力量,向吉电一线“应烤”的广大员工致敬。(李宗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