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这人,在中国近代史上那可是大名鼎鼎。一提到她,不少人都能唠上几句,不过讲的大多都是不太好的事儿。
在大家看来,慈禧那过分奢华的日子和只顾自己的心思,确实给清王朝的垮台添了把火,还害得中国被那些强国盯上,遭受了他们的侵略。
慈禧身边的人,个个都有那么点不同寻常的经历。除了大家都晓得的大太监李莲英,还有个满清的贵族女子,她的人生路也是走得弯弯曲曲,充满了故事。慈禧特别疼爱她,而她呢,竟然在慈禧的眼皮底下,跟某个太监有了那么点“意思”。说到这里,你肯定好奇了,这到底是谁呢?她晚年过得咋样?
能在慈禧太后身边一直待着,最后还能全身而退的人真的没几个。慈禧虽然不是皇上,但连皇上都得对她忌惮三分,所以在她身边做事,说话做事都得特别小心,一点马虎不得。
这位贵族跟慈禧不只是简单的主子和仆人关系,她还是慈禧的“快乐源泉”,名叫裕容龄。她和姐姐裕德龄就像是慈禧身边的“两朵金花”,互相帮衬,两人都特别得慈禧的欢心。
她俩都是慈禧太后宫里的女官,但要说性格嘛,姐姐裕德龄可比裕容龄害羞多了,总爱自个儿琢磨事儿,沉浸在自个儿的小天地里。反观裕容龄,就像那大太阳底下开得正欢的花儿,耀眼得很,看着就叫人心里头亮堂。
这张照片上的是裕容龄和她的姐姐裕德龄。她们俩为啥穿成这样呢?还不是因为家里条件好。她爸是清朝的一品大官裕庚,还有“八旗才子”的美称。所以,从小他爸就特别重视她俩的文化培养。
据有关新闻报道,为了让女儿能无拘无束地探索世界,尽情欣赏外面的美景,裕庚父亲悄悄瞒下了女儿出生的消息。
那时候,为了保证选秀和管理能顺利进行,大清的法律里写得清清楚楚,官宦人家生的闺女,都得去有关部门报个到,登记一下。
尽管清朝是个被封建制度笼罩的朝代,那时候,许多高官贵族都盼着自家闺女能被皇上相中,成为妃子,这样一来,家族就能跟着沾光,荣耀无限。
但裕庚却不这么认为,他就盼着女儿能逃离旧王朝的束缚,去拥抱本就该属于她们的新生活。
裕容龄后来跟着老爸到处走,慢慢发现自己真爱上了跳舞。但一开始,裕庚可不答应。他是清朝的贵族嘛,心里觉得女儿该有高贵样儿,哪能像那些卖艺的歌女,让人家随便看呢。
最终,裕容龄的坚持还是让大家没了办法,只好点头答应,但同时也跟她讲好条件。后来,他们还专门找了个日本舞蹈老师来指导她。照片上的裕容龄,穿着和服,伸着头往外看,那模样别提多招人喜欢了,透着一种机灵劲儿,看着就让人觉得清新脱俗。
姐姐裕德龄虽然和妹妹一块学跳舞,但她跳舞的天赋没妹妹那么强,反倒是语言上更出彩。在她们的学习过程中,裕庚可不觉得女子没必要有才华,他还特意请了好几位老师,分别教她们外语呢。
两姐妹练舞的样子,看起来特别纯真、有活力。妹妹裕容龄身体柔韧度超棒,学起舞来很轻松。在成长过程中,她俩不光把好几门外语学得溜,还各自找到了热爱的事儿做。
到了1900年,裕庚当上了法国公使,裕容龄就跟着老爸去了法国。她想让自己的舞蹈更上一层楼,所以找了个老师学舞。你猜怎么着?这位老师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现代舞鼻祖——伊莎多拉·邓肯。
她当导师那会儿,裕容龄跳舞跳得特别好,而且在不断舞动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她觉得,能跟老师一样,在舞台上尽情跳舞,享受观众的喝彩,可比一个人在皇宫大院里闷头跳舞爽快多了,也快乐多了。
所以裕容龄没按和老爸的约定来,她直接去了巴黎的大舞台表演。在那儿,观众们都特别认可她。这张照片就是裕容龄跳《玫瑰与蝴蝶》时拍的,看她那轻巧的身子,配上清秀的脸蛋,活脱脱一个小精灵似的,特别灵动。
她的舞蹈轻盈灵动,一下子就在法国这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地方引起了轰动。演出结束后,巴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她那令人赞叹的舞姿。慢慢地,她被人们誉为“东方蝴蝶舞后”。因为这个,裕容龄也就成了我们国家学习芭蕾舞的先驱。
但是,随着两个女儿的名声日渐响亮,加上年纪逐渐增长,这对“姐妹花”终于引起了慈禧的注意。那时候,清朝正缺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外语的女官,而且慈禧常年在深宫之中,也觉得挺无聊的。所以,她动了心思,想把她们召进宫里,给自己解解闷,陪陪她。
裕容龄两姐妹就这样进了宫,成了慈禧太后跟前的女官,还兼职做她的翻译。平日里,她俩就像照片里展示的那样,陪着慈禧拍照、玩乐。碰到有外国客人来访,慈禧还经常让裕容龄跳跳舞,给大家添点乐子。
在深宫的日子里,裕容龄心里头真是煎熬得不行。毕竟,她可是见识过大千世界的精彩,也享受过展现自己才华带来的那种快乐和满足。现在让她整天提心吊胆地待在深宫里,她哪里愿意啊。
所以,跟姐姐德龄的适应态度不同,裕容龄心里头老琢磨着怎么离开,怎么摆脱现在的这些限制。
那时候,德龄性格比较内向,也挺稳重,而且特别有学问。跟裕容龄的开朗不同,慈禧更喜欢和德龄待在一起。
那时候,德龄其实并不怎么想去外面闯荡,为了能让慈禧高兴,她经常翻出一些国外的照片给慈禧看,还耐心地讲解。这样一来,慈禧对她的喜爱简直达到了极点。
虽然我也很喜欢裕容龄,但对她多少有点命令的口吻。对德龄呢,就像是对待自家的“干闺女”,比较宠着、惯着。虽说她俩在宫里都被封为“郡主”,但待遇可不一样。裕容龄不能老待在慈禧身边,比如慈禧要洗澡更衣的时候,裕容龄就得听话走开。而裕德龄呢,就能一直陪在慈禧左右。
那时候,光绪皇帝的英文课和钢琴课,全都是裕德龄在教,这事儿在清朝的老规矩里,可是头一遭,算是特别开恩了。从这点就能看出,慈禧太后对裕德龄的喜爱,比裕容龄还要多。就因为这样,裕容龄心里头特别希望能得到点关心和照顾。
就在这时,一个叫“小德张”的小太监凑到了裕容龄的身旁。他并不像李莲英那样,能在慈禧面前说得上话。说实话,他和裕容龄在宫里过的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一不小心就可能丢掉性命,甚至还可能给家里人惹来大麻烦。
小德张由于长期在宫里伺候,性格特别温顺,而且长得高大帅气,跟咱们在电视剧里见到的那种“扭扭捏捏”的太监完全不一样。他在慈禧身边当差,脑子灵光、做事爽快那是必须的,这些特质也恰恰让裕容龄对他颇有好感。
皇宫里头,有那么两个人,都挺孤单的,所以就老在一块儿,处着处着就有了感情。但这事儿可不简单,是个不能说的秘密。没多久,她老爹裕庚就知道了,立马就把闺女给叫回家了。这种事儿,本来就不该有,所以最后也只能是匆匆结束,没个好结果。
一个是清朝皇室里的金枝玉叶郡主,另一个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在那个时候,他们俩要是谈起恋爱,这事儿一旦传出去,不光会让家族脸上无光,说不定还会惹恼慈禧,让整个家族都遭殃,甚至可能被满门抄斩。
所以,裕容龄最终还是得听老爸的,嫁给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侄子,那位唐宝潮将军。
他们俩都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结婚以后,在日常相处中慢慢能理解对方了,这让裕容龄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民国成立后,裕容龄的地位一落千丈,可她却没往心里去。对她而言,那所谓的地位不过是束缚,而非光彩。
但是,“十年动荡”一来,裕容龄的人生彻底跌入了低谷。家里被抢得啥都不剩,那双曾经让她自豪地跳舞的腿,也被残忍地打断了。想再找回往日的风采,那是完全没指望了。
但就算那样,裕容龄即使躺在床上养病,也依旧保持着贵族的风范,她的优雅与淡定,成了她最后的尊严。虽然老公不在了,可裕容龄在朋友的帮忙下,还是过得挺积极。这张照片,拍的就是她晚年时候的样子。
戴着简约的耳环,身着清爽整洁的旗袍,头发被整齐地梳到耳朵后面,整个人显得格外端庄且有活力。就算是有客人到访,她只能坐在床上,可从她说话做事的态度上,你仍能感觉到她那股子非凡的气质,就像是当年那个红极一时的“蝴蝶舞后”风采依旧。
她最后那几年,腿走不动了,身子骨也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只能一点点“蹭”着过日子。到了1973年,因为肺上出了毛病,她就走了。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但她从没抱怨过,一直到走的那天,都保持着那份属于她的尊严和镇定。
老皇朝往事一大堆,裕容龄这辈子就像是那些故事里特别抓人的一段,看着就叫人精神一振。她哪怕跌到谷底,也有股子重新站起来的劲儿,这股子勇气,咱们每个人都该学学。人生嘛,有高有低,很正常。要么就活得坦荡荡,要么就整天唉声叹气,与其那样,还不如活得自在点儿,乐呵乐呵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