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装病多日,已经70岁的司马懿,乘曹爽陪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外的高平陵祭祀时,发动政变,成功夺去了曹魏军政大权。 这场堪称三国末期最戏剧性的权谋大戏,表面上看是古稀老人的绝地反击,实则藏着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此前曹爽不断排挤司马懿,将其明升暗降为太傅,看似尊崇实则架空。司马懿卧病在床的日子里,曹爽亲信还专门上门“探病”,看到老人连喝粥都洒在胸前、话都说不利索的模样,这才彻底放下戒心。谁能想到,这位颤颤巍巍的老头子,竟能在关键时刻精准捕捉到曹爽离京的空隙,带着三千死士控制洛阳城,上演一出“扮猪吃老虎”的绝杀戏码。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露出了獠牙。他以谋反罪名夷灭曹爽三族,连出嫁的女子都未能幸免。史书里轻飘飘的“诛灭”二字,背后是成百上千条鲜活生命的消逝。洛阳城的血腥味还未散尽,朝堂格局已然天翻地覆。曹魏宗亲势力被连根拔起,曾经制衡司马家的力量消失殆尽,剩下的大臣们,要么噤若寒蝉,要么主动投靠,“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戏码,正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悄然孕育。 有人说司马懿这是被逼无奈的自保,毕竟曹爽一党的步步紧逼,换谁都得为身家性命着想。可回看整个过程,他装病期间默默培养死士,暗中联络朝中旧部,哪一步不是精心算计?这种“忍辱负重”和勾践卧薪尝胆还不一样,勾践复仇为的是复国雪耻,司马懿却是把屠刀挥向了曾经效力的朝廷。他开创的先例,让后世权臣篡位有了“榜样”,两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某种程度上正是这场政变埋下的祸根。 更值得玩味的是司马懿的子孙。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把篡位的遮羞布彻底扯掉;司马炎逼魏元帝禅让,建立晋朝后奢靡成风;到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接踵而至,中原大地陷入数百年动荡。这让人不禁想问,如果司马懿泉下有知,看到子孙把天下搅得生灵涂炭,会后悔当年那场政变吗?还是说,在权力的游戏里,从来就没有回头路? 高平陵之变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也让司马懿的名字永远钉在了权谋家的榜单上。有人赞他老谋深算,有人骂他狼子野心。这场政变究竟是乱世求生的无奈之举,还是野心家的蓄意谋划?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