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那个美国抓捕未果,入籍俄罗斯的斯诺登,如今过得怎样?
11年前,爱德华·斯诺登的名字响彻全球。2013年,他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棱镜计划”,揭开了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全球的内幕。
这事儿一出,国际社会炸了锅,他的日子也彻底变了样。从美国的情报技术员,到流亡俄罗斯的“叛逃者”,再到如今的俄罗斯公民,斯诺登这11年的经历堪称传奇。
斯诺登是谁?从普通美国青年到情报界牛人
斯诺登,1983年6月21日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伊丽莎白市,中产家庭出身。
爹是海岸警卫队的准尉,妈在法院当文员,家里从小就给他灌输自由民主那一套,他也挺吃这套的,对美国价值观认同感爆棚。
小时候他就对技术特感兴趣,尤其爱摆弄电脑。不过高中没念完,因病缺课太多,后来拿了个GED(相当于高中同等学历)证书,上了社区学院,主攻计算机和网络安全。
2004年,21岁的他满腔热血想报国,加入了美国陆军预备役,还想当特种兵,去伊拉克“解放人民”。结果训练时摔断了腿,只能退役。没法上战场,他就把兴趣转向了情报领域。
2005年,他在马里兰大学一个跟NSA挂钩的研究中心当保安,靠着技术天赋很快入了行。2006年,中情局(CIA)看上他,招他去做网络安全技术员。2007年,他被派到瑞士日内瓦,表面上是外交人员,实际上负责CIA的网络维护。
在日内瓦,他开始对情报界的一些做法犯嘀咕。比如,他听说CIA会故意让瑞士银行家喝醉,然后逮住把柄招募他们当线人。这种事儿让他觉得不太对劲,开始怀疑自己干的活儿是不是真那么“正义”。
2009年,他辞了CIA的职,跳槽到戴尔公司,给NSA当外包工,先后被派到日本和夏威夷的NSA基地干网络安全和反情报的活儿。
在NSA干活时,他发现不对劲的地方越来越多。NSA不光盯着外国目标,还在偷偷收集美国老百姓的数据,电话记录、邮件啥的全有。这跟宪法讲的隐私权完全不搭边,他心里那根弦儿绷不住了。
2013年3月,他跳槽到博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继续在夏威夷的NSA中心干活。这次他的职位能接触到更多机密,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些事儿捅出去。
2013年5月,他攒了一堆证据,主要是NSA监控项目的文件,包括“棱镜计划”的内幕。这计划让NSA能直接从谷歌、脸书、苹果这些大公司的服务器里掏数据。
他觉得老百姓得知道这事儿,5月20日请了个医疗假,直飞香港,准备把材料交给记者。
监听事件:从香港曝光到全球震动
到了香港,斯诺登找了个落脚地,开始联系媒体。他早就跟纪录片导演劳拉·普瓦特拉斯和《卫报》的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通过气儿,这俩人都在隐私和政府权力问题上有点名气。
6月2日,他们在香港碰头,《卫报》的另一个记者伊文·麦卡斯基尔也加入了。6月5日,《卫报》甩出第一篇报道,说NSA从威瑞森公司那儿收集了无数用户的电话数据。
第二天,6月6日,《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又爆出“棱镜计划”,说NSA能随便翻科技巨头的服务器,邮件、聊天记录啥都能看。这消息一出,全世界都懵了,美国老百姓炸毛了,国际上也吵翻天。
6月9日,斯诺登主动公开身份,说自己就是爆料人。他在采访里说:“我不想活在一个啥都被记录的世界里。”
这下他彻底暴露,美国政府立马给他扣了盗窃政府财产和违反《间谍法》的帽子,要求香港把他引渡回去。但香港的法律地位特殊,引渡没那么简单。
在香港,他东躲西藏,靠着当地律师和人权人士帮忙,住过不少难民家,想申请别的国家庇护。但美国到处施压,没几个国家敢收他。
6月23日,维基解密的团队帮他买了张去莫斯科的机票,原计划是转机去厄瓜多尔。可到了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美国把他的护照作废了,他只能卡在机场过境区,出不去也进不来。
他在机场待了39天,最后申请俄罗斯庇护。2013年8月1日,俄罗斯给了他一年的临时庇护,他这才算暂时安定下来。
流亡俄罗斯:从临时庇护到入籍
到了俄罗斯,斯诺登一开始很低调,毕竟美国还在通缉他,俄罗斯这边也不完全可信。2014年,他的临时庇护延长到三年,2017年又续了三年。
慢慢地,他开始适应新生活。2017年,他女友林赛·米尔斯跑来跟他团聚,两人当年结了婚。2020年12月,他们生了个儿子,这孩子一出生就是俄罗斯公民。
在俄罗斯,他得学俄语,融入当地生活。虽然他老说想回美国,但美国那边指控没撤,他回不去。
2020年10月,他拿到了俄罗斯永久居留权。2022年9月,普京亲自签字,给他发了俄罗斯护照,这下他算是彻底“入籍”了。
生活上,他跟老婆孩子过得还算安稳。职业上,他没闲着,靠远程演讲混饭吃,主题多是隐私、网络安全啥的,全球会议上常能看到他。他技术过硬,观点也犀利,挺受欢迎。
2019年,他出了本自传叫《永久记录》,讲了自己小时候、情报界经历和爆料的来龙去脉。这书卖得不错,成了畅销书。不过美国政府不干了,告他违反保密协议,想没收书款,但书还是照样卖。
在俄罗斯,他日子过得低调但不失声。他常在网上发声,评论监控、隐私的事儿,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政策都敢怼。
比如,他批评过俄罗斯的一些限制自由的做法,也没少说美国监听的事儿没啥大改观。他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啥后悔的,老百姓知道真相比啥都值。
斯诺登的影响:全球隐私大战的导火索
斯诺登爆料的后果有多大?简单说,全球都震了。美国这边,2015年出了个《美国自由法案》,限制了NSA随便收集数据的权力,还加了点监督和透明度。这算是直接成果。
但更大的影响在全球,欧洲、亚洲国家都开始反思隐私问题,立法也跟上了。
科技公司也坐不住了。苹果、谷歌这些巨头加强了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多少是因为斯诺登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老百姓对隐私的关注度也上来了,大家开始怀疑政府和公司是不是啥都知道。
当然,他也惹了争议。支持他的人觉得他是英雄,敢揭政府老底;反对的人说他叛国,把国家安全搞得一团糟。美国到现在还想抓他回去判刑,但他躲在俄罗斯,美国也没辙。
到2025年,斯诺登还在俄罗斯,跟家人过日子。他43岁了,离当年爆料已经11年。他还是那个爱说真话的家伙,关注隐私、自由这些大事儿,但也得面对现实——美国回不去,俄罗斯就是家。
他现在的日子咋样?从公开信息看,挺平稳。靠演讲和写作有收入,家庭生活也稳定。
俄罗斯公民身份让他不用担心被撵走,但他也说过,这不是他想要的“完美结局”。他更希望美国能给他公平审判,可这希望基本没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