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一直在膨胀,表明外面还有空间,外面到底是什么?

宇宙时空探索 5天前 阅读数 1166 #科技
文章标签 辐射科学家

哈勃体积,又被称作可观测宇宙,它是以观测者为中心的一个球体空间。

这个空间的范围足够小,使得观测者能够观测到其中的物体,其原理在于物体发出的光有充足的时间抵达观测者。

我们常常提及宇宙直径为 930 亿光年,实际上说的是可观测宇宙的大小。

这意味着,从理论层面来讲,我们能够看到这个范围内星系、星系团等一系列物质结构。然而,在距离我们 465 亿光年之外的区域,虽然同样属于我们的宇宙范畴,却成为了不可观测宇宙。

更令人遐想的是,在我们所认知的宇宙(包括可观测和不可观测部分)之外,或许还存在着多元宇宙。这些多元宇宙之间相互没有任何关联,也不存在因果关系,这一预测源于暴胀理论。不过,目前这一观点尚未得到证实。

那么,一系列疑问随之而来:为何年龄仅 138 亿年的宇宙,其可观测直径却能达到 930 亿光年?为什么可观测半径之外的宇宙我们无法看到?我们宇宙之外的多元宇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解答这些问题,或许能为我们解开许多关于宇宙的疑惑。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中现存物质结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谜团。大爆炸所基于的 “奇点”,那个炙热、稠密,充满物质粒子和高能辐射的初始状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成为了摆在宇宙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显然,大爆炸理论并不完善,除了上述问题,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微波辐射的温度(即密度)涨落从何而来?这一涨落是一切物质结构的基础,可被视为物质形成的 “种子”。

其二,存在空间各项同性的问题。从大尺度上观察,宇宙物质的分布几乎是均匀的,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其三,在几十甚至数百光年之外的宇宙区域,它们彼此相距遥远,未曾发生过信息交换,然而空间的温度却保持一致,从微波背景辐射来看,空间各处的平均温度稳定在 2.725K,这一现象又该如何解释?

其四,空间为何如此平坦?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与零曲率几乎难以区分,这其中必然隐藏着尚未被揭示的奥秘。

尽管大爆炸理论存在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其在其他方面的成功表现,又让我们难以否定它的正确性。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大爆炸理论或许并不完整,在大爆炸之前,是否还存在着某种未知的状态呢?

1980 年,美国科学家阿兰・古斯提出了暴胀理论。

该理论认为,暴胀发生在大爆炸之前。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并非直接从大爆炸开始。在大爆炸之前,空间中没有任何物质和辐射,只有充满整个空间的真空能量。真空能量的量子场波动,使得空间在各个不同的点呈现出指数膨胀的状态。这就如同在煤气灶上熬煮一锅浓汤,汤里会在不同的位置产生气泡。

每一个发生暴涨的区域,在未来都有可能形成独立且彼此没有任何联系的多个宇宙。这便是暴胀理论对于多元宇宙的猜想,不过这一猜想目前也无法得到证实。

这表明,在我们所处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也就是说,在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的宇宙与其他宇宙共同漂浮在一个更大的 “母宇宙” 之中。

那么,在我们的宇宙中,为什么会出现可观测宇宙和不可观测宇宙的区分呢?

在单个发生暴涨的 “泡泡” 里,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宇宙。

真空能量促使空间以指数形式膨胀,空间迅速被拉伸。无论宇宙最初是什么形状,在暴涨结束之后,都会被拉扯得与平坦的空间别无二致,就如同从一个不规则的形态逐渐变为规则、平坦的状态(类似从图示中 a 到 d 的变化过程)。

真空中的能量波动也会随着空间的膨胀,迅速被拉伸到我们宇宙的各个区域。在暴涨结束后,一小部分真空能量衰变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宇宙温度升高,产生了热大爆炸的初始状态。

而能量的微小波动,也为日后物质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密度上轻微的不均匀性,微波辐射的密度涨落正是来源于此。

与此同时,真空能量中的更大一部分被封存在真空中,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暗能量。

需要明确的是,从宇宙诞生到现在,乃至未来,宇宙都在持续不断地膨胀,从未停止,并且宇宙的膨胀速度远远超过了光速。在宇宙经历了再加热阶段之后,大爆炸开始,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粒子之间的高能撞击,从而创造出了我们如今已知或未知的所有基本粒子。

然而,直到大爆炸发生 38 万年后,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中性原子才得以形成。

在那个时候,宇宙中还没有恒星、星系等发光的物质结构,这些物质结构是在宇宙诞生后的 5 千万到 1 亿年间才逐渐形成的。可以想象,当恒星形成并开始发光,其光线向我们传播而来时,宇宙已经膨胀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对于一些离我们较近的星系,它们发出的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地球;而那些离我们较远的星系,其光线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抵达。

这是因为光速是有限的,距离越远,光传播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如果宇宙一直处于减速膨胀的状态,那么无论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总有一天它们发出的光都会到达地球,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可观测范围会不断扩大,未来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的星系。

然而,由于暗能量的存在,在宇宙诞生后 45 亿年时,宇宙开始加速膨胀。

这就导致那些光线还未到达地球的星系,其光线将永远无法到达地球。

而那些光线已经到达地球的星系,我们能够观测到它们,目前这些星系中最远的已经膨胀到了距离我们 465 亿光年附近,这一范围就是我们的可观测宇宙。而那些光线始终未能到达地球的星系,则处于可观测宇宙之外。

综上所述,在宇宙暴涨初期,量子场的波动使得空间在不同的点开始暴涨,进而创造出了多个彼此没有因果关联的宇宙。甚至有科学家指出,在某些区域,暴涨仍在持续进行,不断创造出新的宇宙 “泡泡”。

在单个宇宙中,由于光速的限制,同时宇宙的膨胀一直在发生且速度超过光速,所以一些星系形成后发出的光始终无法到达地球。因此,我们只能观测到那些光已经到达地球的星系,这些星系所在的区域便构成了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对这些奥秘的探索,将不断推动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向更深层次发展。

评论列表
  •   空心菜V9  发布于 2025-04-13 20:36:34  回复该评论
    其实,黑洞成长证明了宇宙在收缩,况且,空间是离散的,由空间单元组成,黑洞是高密度的空间,90%的空间单元都集中在黑洞里,因此,黑有足够的地位代表了宇宙。星系之间的低密度空间,再怎么膨胀,这些区域在宇宙中的比重,不足为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宇宙时空探索

宇宙时空探索

用通俗的语言诠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