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得及对华出手,菲军舰进水自沉
根据南海之声报道,在菲律宾武装部队和美国军方的联合实弹射击演习中,一艘本应被现代武器送入水中坟墓的退役舰艇竟然自行沉没了。这场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本带着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却以这般戏剧性的场景开场,让人始料未及。而在这背后,各方势力的动态和地区局势的微妙变化,更值得深入探究。
马科斯(资料图)
此次沉没的舰艇是菲律宾“米格尔·马尔瓦尔”号轻型护卫舰 。该舰历史颇为悠久,1944年由美国建造,参与过冲绳战役,之后辗转于越南海军,最终在菲律宾海军服役长达77年,直至2021年才退役。其满载排水量仅914吨,是一艘不折不扣的“古董舰”。原本,它被选为此次军演的靶舰,计划承受美菲联军的导弹攻击,以此展示美菲联合军事力量,甚至被菲方视为对中国的一种“威慑”。然而,谁也没想到,它竟在拖曳至演习区域时,因遭遇恶劣海况,加上船体老化严重,迅速进水,最终在预定击沉地点4海里外自行沉没。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准将对此进行了相关描述。
美菲宣称此次“肩并肩”军演是“史上最大规模” 。双方动员了多达1.4万名士兵,还邀请了20国观察员参与。并且,美军首次引入“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等新型反舰武器,试图借此彰显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及对菲律宾的支持,同时对中国形成威慑。但“米格尔·马尔瓦尔”号的意外沉没,瞬间让这场军演的前期准备显得漏洞百出,暴露出美菲在后勤保障方面的严重不足。原本计划中的核心环节“击沉靶舰”,因靶舰提前沉没而“无的放矢”,反舰导弹也成了“无靶之箭”。
马科斯(资料图)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美菲此次军演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 。对于菲律宾而言,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激进举措,试图通过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来提升自身在南海争端中的话语权,甚至妄图借此转移国内矛盾。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未能给菲律宾带来实际利益,反而使得菲律宾在地区事务中愈发孤立。
国内民众对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政策也逐渐产生不满,因为这导致菲律宾香蕉、菠萝等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受阻,2024年农业损失达12亿美元,对国内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也不稳定,杜特尔特势力借“禁毒战争问责”等问题对马科斯政府发起反攻,指控马科斯默许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是“主权出卖”,再加上菲司法部披露的马科斯家族海外资产问题,使得马科斯政府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
美国在此次军演中的表现也耐人寻味 。表面上,美国积极支持菲律宾,派遣大量兵力和先进武器参与军演,试图在南海地区展示其军事霸权,遏制中国的影响力。但实际上,美国将菲律宾推向前台,自身则躲在幕后操控,以实现其“印太战略”的布局。美国通过军售等方式,从菲律宾获取经济利益,却在关键时刻对菲律宾的困境缺乏实质性支持。例如,此前菲律宾在仁爱礁的挑衅行动中,菲军强闯仁爱礁被中国海警依法规制,菲方人员被缴械,还有士兵受伤,而美军却在一旁冷眼旁观。这种情况让菲律宾国内部分人士开始反思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是否真的能给菲律宾带来安全保障。
马科斯(资料图)
在国际舆论方面,“米格尔·马尔瓦尔”号的沉没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许多国际观察家认为,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菲律宾军事装备老化、维护不足的问题,也让美菲联合军演的威慑力大打折扣。一些军事专家指出,菲律宾海军的整体实力与中国海军存在较大差距,其主力装备大多超期服役,而新型装备的引进和形成战斗力还需要较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跟随美国在南海进行军事挑衅,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可能会给菲律宾自身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
此次美菲“肩并肩”军演中菲军舰的意外沉没,只是南海地区复杂局势的一个缩影 。未来,南海局势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美国是否会继续加大在南海的军事介入力度,菲律宾是否会调整其南海政策,以及解放军将如何持续应对美菲等外部势力的挑衅,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试图通过军事威慑或挑衅来改变南海现状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