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踩坑攻略!想学泡白茶却无从下手?牢记这5点,快速学会泡茶

小陈茶事 5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古时文人墨客,总爱将茶事融入生活雅趣。

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梅影横斜间,汲泉煮茶,以茶会友。

还写下“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的佳句,将茶的清雅与生活诗意融为一体。

在那方小小的茶席上,一瓯春茶,承载的是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时光流转,窗外繁花依旧。

花瓣轻轻落在木桌上,像撒了层薄薄的月光,这样静谧美好的日子,最适合泡一杯茶,让时光慢下来。

但走进茶店,面对琳琅满目的茶叶、形态各异的茶具,许多新手虽满心向往,却不知从何学起。

其实,泡茶就像学骑自行车,掌握了基础要领,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接下来,就为大家梳理学习泡茶的入门路径,助你迈出第一步。

《2》

第一步,要挑选契合自己的盖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刚入门的茶友来说,挑选一只称手的盖碗,是泡好茶的第一步。

盖碗是否合手,直接影响泡茶时的手感与出汤效果,甚至决定了泡茶体验的舒适度。

那如何挑选到称手的盖碗呢?

判断盖碗是否称手,抓握感受很关键。

初次挑选时,可将盖碗拿在手中,自然张开大拇指与中指。

若两指勉强够到碗沿两侧,说明盖碗口径过宽,抓握时会容易因受力不均而费力。

市面上常见的盖碗容量多为110毫升与130毫升,其中110毫升堪称“黄金标准”。

这个尺寸符合大多数人的手型,抓握时拇指与中指能轻松贴合碗沿,既不会因太小而局促,也不会因过大而打滑,尤其适合新手练习出汤手法。

另外,有许多人误以为碗壁越厚越不烫手,实则不然。

厚胎盖碗虽看似结实,却存在致命缺陷,它的导热性强但散热慢。

热水注入后,热量会迅速积聚在碗壁中,长时间无法散去,反而更容易烫手。

反观薄胎盖碗,尽管碗壁轻薄如纸,却能凭借出色的散热性快速导出热量。

当热水接触碗壁时,热量会通过薄壁迅速扩散到空气中,手持时仅能感受到温和的温度,反而更安全。

《3》

第二步,要准备好起手势。

刚开始学泡茶的朋友,经常会遇到手忙脚乱的情况:

水烧开了急着注水,结果盖子没拿稳;刚倒完水又发现盖碗烫手,茶汤都闷苦了。

其实,这些问题都能通过提前准备好起手势解决。

什么是“起手势”?简单来说,就是泡茶前的手部准备动作。

就像炒菜前先备好调料,提前调整好手势,后续泡茶才能行云流水。

盖碗泡茶为了实现快速出汤、避免闷泡,建议双手分工操作。

以右撇子为例,右手揭开杯盖,持在手上,左手则负责注水,端起烧水壶。

左撇子则反之,左手控盖、右手注水,核心是根据自身习惯确定主导手,确保双手动作流畅衔接。

很多人会问:“能不能用同一只手完成注水和出汤?”

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会增加闷泡风险。

单手操作时,从注水到放下水壶、再拿起盖碗出汤,中间停顿的几秒钟,足够让茶叶释放过多苦涩物质。

就像煮面条时关火后没及时捞出,面条会变得软烂,茶叶泡久了也会失去鲜爽口感。

《4》

第三步,使用三指握碗法。

新手学盖碗泡茶,最头疼的就是被烫到。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端起盖碗,手指就被烫得一哆嗦,茶汤洒得到处都是,严重的还可能把盖碗摔碎。

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抓握手法,三指握碗法,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握碗法到底怎么操作?

其实很简单,伸出惯用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把大拇指和中指轻轻搭在盖碗两边的碗沿上,食指稳稳地摁住盖钮。

这三根手指自然形成一个三角形,既稳固又省力,轻松就能端起盖碗。

这里有个关键,一定要握碗沿,别碰碗身。

注满沸水的盖碗,碗身温度极高,直接用手碰肯定会被烫到。

而碗沿尤其是宽碗沿的盖碗,因为离热水有一定距离,短时间内温度不会太高,握在上面既隔热又安全。

错误的握法不仅容易烫伤,还会影响出汤速度。

一旦手被烫到,本能反应就是赶紧松手,这样很容易把盖碗摔了。

而且握得不对,手腕转动不灵活,出汤慢了,茶汤就容易闷苦涩。

刚开始练习时,可以先用空盖碗找手感,熟悉三指发力的方式。

等动作熟练了,再慢慢加入温水、热水练习。

《5》

第四步,使用环壁注水。

刚开始学泡茶的朋友,很容易被网上各种注水技巧绕晕。

高冲、低斟、顺逆时针转圈……看着专业,实际操作起来手忙脚乱。

其实泡茶注水没那么复杂,对新手来说,掌握环壁注水法 ,就能泡出好喝的茶汤。

为什么不推荐新手尝试复杂注水方式?

高冲容易溅水烫伤,定点注水又可能让茶叶泡不均匀。

泡茶注水的核心,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让茶叶快速吸水,释放香气和滋味。

环壁注水具体怎么做?

烧好开水后,把水壶放低,贴着盖碗内壁,像画小圆圈一样匀速注水。

这样水流能均匀浸湿每一片茶叶,避免有的茶叶浮在表面不释放味道。

注水时要注意,不要超过最佳水位线,以合盖后碗口不溢水最佳。

如果注得太满,不仅茶汤容易变淡,倒茶时还会烫手,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刚开始练习时,可以先拿空盖碗模拟注水动作,熟悉手腕转动的节奏。

实际泡茶时,注水速度稍快些,3-5秒内完成,让干茶快速浸润。

《6》

第五步,快速分离茶水。

刚开始学泡茶的朋友,常常会纠结茶汤该泡多久。

其实,对优质白茶来说,想要泡出鲜爽清甜的滋味,关键就在于快速出水 。

为什么要快?就像煮青菜,时间久了营养和口感都会流失,茶叶泡太久,释放的不仅是香气和滋味,还会带出过多的苦涩物质。

尤其是内质丰富的白茶,注水后立刻合盖、快速倒出茶汤,才能最大程度锁住鲜爽感。

一般来说,从注水到大部分茶汤倒出,控制在7-8秒最合适。

具体操作时,注水完成后,用三指握法迅速合盖,手腕轻轻翻转,将茶汤倒入公道杯。

倒完别急着放下盖碗,稍微倾斜、轻晃一下,确保碗底的茶水也沥干,避免残留的浓茶汤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当然,“快出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六、七泡时,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快速出汤就能泡出层次丰富的茶汤。

等到后面几泡,茶味慢慢变淡,就可以适当延长浸泡时间,让茶叶充分释放剩余的风味。

《7》

学习泡茶没有捷径可走,就像学骑自行车,总要经历摇摇晃晃的阶段。

眼睛看到的注水姿势、抓握手法,若不亲手实践,永远只是纸上谈兵。

这个过程急不得,需要反复练习,让动作形成肌肉记忆。

作为新手,不妨放下急于求成的心态,从最基础的选器、注水、出汤练起。

每一次被烫到的小失误,每一杯不尽人意的茶汤,都是成长的印记。

没有人天生就是泡茶高手,那些行云流水的冲泡动作、恰到好处的茶汤滋味,背后都是无数次练习的积累。

静下心,慢慢来,终会在茶香氤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泡茶节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

小陈姑娘陪你一起分享好茶!分享喝茶带来的种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