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0万买了个航母空壳?乌专家:光是4个发动机就超过两千万

慢纪硬核说 1周前 (05-10) 阅读数 5875 #娱乐

现在,咱们手里已经有了三艘航母。说实话,对很多中国人来讲,三艘可能还觉得不太够,但想想新中国成立那会儿,这可真算是跨了一大步。

说起来,“开头总是最费劲”,最不容易的那段日子,就是咱们动手改造瓦良格号,把它变成咱们国家头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时候。辽宁舰一露面,全国上下都激动坏了,因为这代表着咱们没航母的日子到头了,算是正式迈进了“大型航母的新纪元”。

但回过头瞅瞅,也有人对我们买瓦良格号这事儿有意见。他们说,瓦良格号被拉回中国时,就剩下个“空架子”,咱们却掏了2000万美元买了这么个空架子,这不是吃了大亏吗?对此,乌克兰那边有专家跳出来说,光航母上的那4个发动机,加起来就值2000多万美元了,咱们这笔买卖其实不亏。这话到底靠不靠谱呢?

瓦良格号回家路,真是一波三折。当初,瓦良格号想要回国,可没那么容易。它得穿过好多国家,路途遥远不说,还充满了各种挑战。就像你要去很远的地方,得经过好多关卡,一样不容易。一开始,瓦良格号就遇到了大问题。它太大了,好多地方都过不去。不是桥太低,就是路太窄,真是让人头疼。没办法,只能想办法改造它,让它能顺利通过。好不容易改造完了,又遇到了新的麻烦。路上有很多障碍,比如天气不好,海上风浪大,还有其他船只的干扰。这些都让瓦良格号的回国之路变得更加艰难。但是,人们没有放弃。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就像你要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虽然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就这样,瓦良格号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顺利回到了祖国。这一路走来,真是经历了太多太多。但无论多么艰难,人们都没有放弃,最终实现了目标。这就是瓦良格号回国路的真实写照。

咱们国家一直有个航母的大梦想,可因为好多原因,一直没能实现。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航母事业的领路人”刘华清将军,他提交了海军历史上第一份说要造航母的报告。从那以后,咱们国家的航母梦,才算是正式被提上了议程。

那时候,好多中国人都心里犯嘀咕:老美那航母老是在咱家门口晃悠,咱啥时候也能有自己的航母啊?

得有个梦想,想着自己从零开始造一艘航母,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吧,苏联垮了之后,咱们就把眼光放到了黑海造船厂,盯上了那艘还没搞定的航母,就是瓦良格号。

那时候,瓦良格号已经建好了差不多七成,可惜苏联突然解体,导致瓦良格号的建设被迫中断。没办法,乌克兰最后只能决定,以2000万美元把这艘没建完的瓦良格号给卖了。

中国对那艘航空母舰特别上心,当时看起来也最有希望跟乌克兰做成这笔买卖,但没想到美国从中作梗。美国说中国买航母会“破坏世界和平”,还真就把乌克兰给说服了,不让卖。不过,事情经过了不少波折,乌克兰最后还是决定卖了,但条件是得把航母上的大部分设备都拆掉,只剩个空壳子,然后卖给了创律集团。创律集团说他们打算把这航母改成个大型海上玩乐的地方。

1999年,瓦良格号在拖船的牵引下开始踏上归途,但这趟路走得可不容易。走到博斯普鲁斯海峡那儿,土耳其那边就是不让过,找各种理由阻拦。后来,还是靠国家出面去谈判,再加上希腊出来做担保,瓦良格号这才在2001年9月顺利穿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2002年2月份,瓦良格号航母穿越了马六甲海峡,然后开进了咱们国家的南海。到了3月3号那天,瓦良格号终于顺利到达大连。

2005年的时候,瓦良格号航母到了大连造船厂,开始进行翻新改造。到了2012年9月25日,这艘船有了新名字——“辽宁舰”,舷号也定为“16”,并且正式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这一天,标志着咱们中国海军迈进了大型航母的新时代。

现在,咱们国家已经有了三艘航母,还装上了电磁弹射系统,大伙儿都挺盼望下一艘航母能是核动力的。航母越来越尖端,国产部件也越来越多,这时候就有人问了,当年咱们掏了2000万美元买了个“空壳子”回来,这到底值不值呢?

花了两千万美元买了个空壳公司,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

说起买瓦良格号那事儿,其实中间好多环节都挺有争议的。后来,有人就嘀咕开了,说咱们用2000万美元买了个航母的空架子,还得再搭上大堆的时间和精力去整修,这买卖咱是不是吃亏了?

有专家指出,要是从钱的角度去算,瓦良格号哪怕只当废铁卖掉,也能换回好几百万美元呢。毕竟苏联那艘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就是被乌克兰当成废铁处理的,每吨才卖150美元,但总共也收了1200万美元。

尽管我们手里头拿到的只是一个空船壳,但总比从零开始造航母要强得多。至少,瓦良格号上那些建造和拆卸的痕迹,能给我们一些线索,让我们琢磨出航母是怎么造出来的。所以说,这桩交易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挺划算的。

而且,《瓦良格迷局》这本书里还说到,瓦良格号一到大连港没多久,就有个很靠谱的价值评估报告,说它值6亿美元,也就是大概54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可比它在黑海时,欧洲那些大公司估的3亿美元高多了。

显然,花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这笔交易我们确实没吃亏。

说到买瓦良格号到底划不划算,还有这么个观点。乌克兰的专家说了,那船上装了4个发动机,光这4个发动机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了2000万呢。

大家都知道,徐增平是头一个提出要买瓦良格号航母的人。他自己在跟《南华早报》聊的时候说,早在1996年,他就已经开始忙活这事儿了。到了1998年1月底,他还亲自跑到乌克兰去谈,结果乌克兰那边答应,给他2000万美元,航母和40吨图纸就都是他的了。

这次聊天时,徐增平聊到,黑海造船厂的总工程师曾领着他去航母轮机舱看了看。他进去一看,嘿,航母那4个发动机都是全新的,还包得严严实实的。徐增平说,这些发动机啊,一个就要2000万美元。这么算来,他感慨地说,光这4个发动机加起来,价值就超过8000万美元了。

要是这事儿是真的,那咱们这笔买卖绝对是赚了。你看,有些数据说了,瓦良格号装的是37兆瓦的乌克兰产TV-12涡轮机,那动力能达到20万匹马力,整个推进系统的功率加起来有149兆瓦呢。反过来瞧瞧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它用的IFEP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总功率才108兆瓦,比瓦良格号可差远了。

但事情的关键是,那4个发动机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啊?徐增平自己也说过,他买回来的其实就是个没装东西的船壳。而且美国还让乌克兰把瓦良格号上的“所有设备”都给拆掉,那4个发动机咋可能躲过这一劫,成为没被拆掉的“幸运儿”呢?

· 真的有4个发动机这回事吗?

可能,那4个发动机确实曾经有过,但我们买下瓦良格号航母时,它们肯定没装在航母上。

很简单的一个想法就是,瓦良格号如果真的装了4个发动机,那我们为啥还要多花钱找人把它拖回来呢?土耳其又为啥会因为瓦良格号没动力系统,就不让它过海峡呢?

确实,有人这么说,瓦良格号上原本是有发动机的,可乌克兰那边把轴承给弄坏了,这样一来发动机就动不了了。那么,说到底,那4台发动机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啊?

另外,《瓦良格迷局》这本书里还说到,瓦良格号其实就是个“空架子”,连最基本的自航能力都不具备,更别说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了。要从零开始把这艘航母修好,那可真是个“大难题”。

我们国家在发布消息的时候说了,我们是拿一艘“废弃的航母架子”来改造的。这就能看出来,那时候的瓦良格号,说白了就是个空壳子,哪有什么值2000多万美元的发动机啊。

说白了,辽宁舰的动力系统是我们自己动手搞定的。可能黑海造船厂之前确实给航母装上了发动机,但他们没把这技术卖给我们。那2000万美元,咱们买的其实就是一个“光板身子”。

但就算少了那4台发动机,我们买瓦良格号也不算是“亏”了。说到底,有船体总比啥都没有强,瓦良格号确实在我们造第一艘航母时帮了大忙,也可以说,它让我们的航母梦更快实现了。

改造瓦良格号那会儿,我们真的遇到了好多技术上的大难题,但都一一解决了,还因此学会了怎么造航母。这些收获,别说2000万美元了,根本没法用钱来衡量。

航空母舰,那可是现代海军大国实力的象征,是每个海军都眼馋的宝贝。咱们国家需要航母,同样,瓦良格号也盼着一个能把它造好的大国。说起来,这就像两者互相需要,算是“你情我愿”的事儿。

从瓦良格号开始算起,到如今,咱们已经有了山东舰和福建舰这两艘自家造的航母。往后啊,航母数量还得往上涨,核动力航母也不在话下。最后,咱们的人民海军肯定会越走越远,深入大海,把国家的利益守护得更好。

评论列表
  •   胡岚  发布于 2025-05-10 21:26:47  回复该评论
    船买过来虽然不亏但确实不是很重要,最关键是后面把人也拖儿带口的给弄过来了,这才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慢纪硬核说

慢纪硬核说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慢纪硬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