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千年古村,清朝出过一位历史人物,写了一本影响巨大的书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有座北宋时期的古村落----雍陌村,村子面积8.2平方公里,在常住人口的9600多人里,光港澳台海外华侨就占据了一大半,比本地人口的数量还多。
其实,雍陌村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开村始祖姓洪,建村时给村子起了个名字曰“洪化村”。洪化村之所以后来变成雍陌村,则是因为另外一个人-----郑秉常。郑秉常,号雍陌,郑氏始祖原是福建人,后迁徙至中山,此人明朝时期从别村迁来,常常行善积德,深得民心,去世之后,村民为了感念他,便将洪化村改名为雍陌村。雍陌村在明朝时期,是连接内地与澳门的南干大道,可想而知,侨民比本地人数量还多便不足为怪了。
清末时期,雍陌村郑氏家族的子孙后代里走出了一位大人物-----郑观应。或许你对这个名字乍听之下不甚了解,但要说到一本书----《盛世危言》你肯定就知道了。
《盛世危言》正式出版于清光绪189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版本最多的书,全书贯穿富强救国主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据说,自打书面世以来,就连盗版书都一直层出不穷,上至政府,下至文人老百姓,纷纷争相竞阅,几乎人手一本。到了近代,就连毛主席都经常阅读,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盛世危言》这本书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盛世危言》的作者,便是郑观应。郑观应出生于1842年,在他的家族中共有3代人13个人做过买办,郑观应也不例外,他是中山同时期4大名买办之一,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可以说,是从买办起家,最后写成举世闻名的《盛世危言》。
在雍陌村,至今保留着郑观应故居。
穿过极具岭南园林风格的偫鹤园大门,郑观应故居位居其中。
故居修建于1903年,是郑观应和兄弟为纪念父亲郑文瑞去世十周年而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故居内保管着两块珍贵木匾,见证了一段刻骨的历史。屋内木雕的人物、花鸟等都极具中山本地特色。竟然还有百页窗,可见郑观应的思想在当时是很前卫时尚的。
古朴的故居,为雍陌村刻画了一笔浓重的色彩,也让整个雍陌村熠熠生辉。
围着郑观应故居,阡陌小巷里建起了商铺和民宿、书屋等等。自百千万工程以来,雍陌村越来越漂亮,游客也越来越多,参观完郑观应故居,还能逛逛商铺,看看书,喝喝咖啡,吃吃小吃,甚至住下来,慢慢感受雍陌村的一砖一瓦和历史风情。
郑观应故居一侧的雍陌上街,曾是岐澳古道南干道路段的一部分,全长1000米,始建于宋代,贯穿村子东西,这里藏着许多特色小店,从古至今,已经繁华了数百年。其中有一家亮记冬瓜酥,4块钱1个,外壳又酥又脆,里面又糯又甜,特别好吃。据店主说,正是因为看中了郑观应故居的流量效应,才来到此处开店,想把中山的美食带给更多人品尝。
在雍陌村还有一座二层高的南洋风格小洋楼----华侨楼,现在被打造为香山书院,这座小楼建于民国时期 ,自打改造成书屋后,人们常常能在里面一坐就是一整天,安静地看看书,让生活慢下来。
一楼还能喝喝咖啡,聊聊天,别提有多惬意了。
在雍陌村,有许多老建筑,老故事,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多少风流人物淹没于时间无法言说,我走过的也仅是雍陌村的一角,有更多的故事,只等你细细来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