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丑了”深圳女子应聘文员遭羞辱,公司回应更让人愤怒
2025年5月,深圳的陈女士在Boss直聘上求职深圳市某财务管理公司文员岗位时,收到一句冰冷的回复:不行,太丑了。短短五个字,不仅击碎了求职者的尊严,更暴露了职场中根深蒂固的外貌歧视问题。事件曝光后迅速冲上热搜,涉事公司负责人韩女士的回应更是火上浇油——“下面人回的,不用管它”。如此轻描淡写的将责任推给下面人,礼义廉耻何在,甚至嘲讽打抱不平的网友为吃饱了没事干的人。
更讽刺的是,该公司仍在招聘同一岗位,薪资仅2000-3000元。网友纷纷质疑:文员岗位需要颜值吗?还是公司借机压榨劳动力。
一、这不是无心,而是违法
以相貌为由拒绝求职者,将构成职业歧视,侵犯平等就业权和人格尊严。根据《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企业必须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违者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停业整顿。
然而,现实中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2022年,深圳袁先生应聘信贷专员时被辱骂长得像贼,平台仅限制涉事账号功能。
某招聘广告明文要求形象气质佳,将外貌与岗位能力强行挂钩。
法律条文再完善,若执行不力,职场歧视依然猖獗。
二、颜值即正义?职场价值观的扭曲
1、外貌歧视背后的逻辑漏洞文员岗位的核心能力是文书处理与沟通协调,与外貌无关。涉事公司以太丑为由拒绝求职者,本质是对岗位需求的误判,更是对劳动者价值的贬低。
2、企业的傲慢与双标招聘方一边用优质企业吸引求职者,一边以侮辱性理由筛选员工,暴露出部分企业对劳动法的漠视和对员工尊严的践踏。
3、平台监管的缺位陈女士投诉后,Boss直聘仅回复会监督账号,而此前类似事件中,平台也仅限制账号功能,未对涉事企业追责。
三、:职场歧视,需要一场祛魅
1、打破颜值经济的泡沫当形象气质佳成为招聘潜规则,能力反成次要标准,这不仅是对个体的伤害,更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职场需要祛魅,让能力回归本位。
2、企业责任不应甩锅涉事公司负责人将责任推给下面的人,恰恰暴露管理漏洞。企业若连基本价值观都未统一,谈何运营良好?
3、维权意识需觉醒陈女士的遭遇引发网友声援,但更多人选择沉默。法律赋予的举报投诉权若不被行使,歧视只会愈演愈烈。
结语:职场尊严,不应由颜值定义
一句太丑了,撕开了职场公平的裂痕。当企业用外貌衡量价值,当法律沦为摆设,每个劳动者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