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坛暗流涌动:对美谈判分歧撕裂权力核心
德黑兰权力走廊内,一场关于“是否与美国对话”的激烈博弈正在撼动伊朗政局。 当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坚称“绝不低头”时,政府高层却频频释放接触信号,甚至秘密回复特朗普来信。 这种公开的政策撕裂,暴露出伊朗统治集团内部难以调和的路线分歧,也让濒临失效的核协议谈判更添变数。
伊朗外交部近日的表态堪称外交辞令的“经典范例”——既宣称“拒绝与美国直接谈判”,又为“多渠道间接接触”留下活扣。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实则是伊朗亲美势力与保守派博弈的产物。 据知情人士透露,德黑兰已通过瑞士等第三方渠道,就解除制裁等议题与美方展开试探性接触。
随着核协议关键期限逼近,伊朗统治集团的分歧愈发尖锐。 革命卫队高层近期密集发声,强调“军事威慑足以抗衡制裁”,卫队圣城旅指挥官甚至放话“已锁定波斯湾35个美军目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经济部门官员频频警告:货币贬值突破50万里亚尔关口,原油出口跌至30年最低,民生危机正在酝酿社会动荡。
亲美派的突围尝试显得尤为急迫。 政府智囊团被曝秘密拟定“新版核协议”草案,内容包括延长离心机冻结期、接受更严格核查等重大让步。 尽管该方案遭宪法监护委员会否决,但消息人士称:“部分条款已通过阿曼渠道传递至华盛顿。 ”
哈梅内伊近日撤换革命卫队情报主管的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巩固权威的信号。 然而政府系统的“越界”行为仍在持续:石油部长赞加内未经最高领袖批准,便向欧盟提出“石油换药品”方案; 央行行长赫马提更被曝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密磋商贷款事宜。 这些突破红线的操作,显示出技术官僚群体对摆脱制裁的迫切需求。
分析人士注意到,这场博弈正重塑伊朗权力格局。 最高领袖虽然掌控军权与司法体系,但面对经济崩盘风险,不得不默许政府有限度的外交试探。 前外交官马兰迪透露:“德黑兰近期默许日本邮轮停靠霍尔木兹海峡,实则为美伊对话预留空间。 ”
当前局势令国际观察家联想到2015年核协议谈判前的微妙时刻。 不同的是,如今伊朗内部的主和派承受着更大压力:革命卫队刚将数十枚弹道导弹部署至沿海基地,议会则通过法案授权重启90%丰度铀浓缩。 这些强硬举措与外交接触并行的“双轨策略”,既是对美施压手段,也是安抚国内保守派的必要姿态。
“德黑兰正在钢索上跳舞,既要防止经济崩溃引发革命,又不能动摇其地区代理人体系的根基。 ”随着核协议期限进入读秒阶段,伊朗政坛的每一次摇摆,都可能引发中东地缘格局的连锁反应。 正如沙特智库报告所警示:“波斯湾正在积聚风暴,而风暴眼里站着两个互不信任的对手——他们都握紧了武器,却也伸出了手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