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吃的8种河鲜,你还能记得几种?
我们小时候的夏天,是游泳摸鱼的快乐时光。
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到暑假,同学们就组队到山溪和田沟里抓河鲜。
放学后最快乐的莫过于脱下鞋子,卷起裤腿,跳进清澈的溪水里。
随着脚步踩踏,溪水顿时变得浑浊,往往能引起同伴们的笑骂声。
一天的收获装满小水桶,回家后让大人们简单处理一下,便是香喷喷的美餐。
那时候的河鲜满是回忆,有一种纯粹的鲜美,总是让人垂涎。
我们要么煎炸加点盐巴,要么清蒸蘸上家里的酱油,无论是哪种做法,带来的都是无尽的满足。
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清澈的山溪少了,很多我们熟悉的河鲜也几乎看不见了。
稀有的河鲜品种一说到土布鱼,相信不少人会怀念它呆头呆脑的样子。
我们这里也叫它菜花鱼,黑黑的身体,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可肉质却是出奇的鲜嫩。
土布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充满蛋白质和维生素,小时候常常听老人们说吃它补身体。
可是,现在能见到的土布鱼几乎都是养殖的,野生的少得很,价格也高得吓人。
再说蝲蛄虾,这种淡水龙虾般的美味,一提起就是满满的怀念。
清透的河水中,它们灵活且干净,让人垂涎欲滴。
记得小时候有多少人一放学就跑去抓蝲蛄虾呢?
可现在,水质污染让这种挑剔环境的小家伙越来越稀少,想找到它们真难了。
河蚌这种看似平凡的贝类,在以前的小溪里可是随处可见的。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家伙,我们往往捡来打开看看有没有珍珠,或者干脆丢给鸡吃。
现在呢?
在老家的小溪里已经见不到它们的踪影了,水产市场也几乎没有它们的身影。
牛尾巴鱼,其肉细嫩,味美,号称是“河鲜极品”。
形似黄辣丁,但却独特无比。
过去的黄河流域常见,但是由于环境的污浊,野生的牛尾巴鱼几乎绝迹。
看到这种鱼,多少让人唏嘘不已。
船丁鱼,这种长像古代造船钉的小鱼,在以前长江边很常见。
虽个头小,但肉质鲜美。
随着环境的变化,它们渐渐少了,市场上也难见踪影。
还有泥鳅,这种小河鱼,有着优良的肉质和丰富的蛋白质,小时候经常逮回来晚上加餐。
可是现在野生泥鳅变得稀少,市面上的养殖泥鳅已经失去了小时候的味道。
石爬子,又名火箭鱼,浑身没有鳞片,肉质细腻。
陕西、青海、湖北等地的小溪里多有分布。
如今,虽然依旧能见一些,但是成群结队的景象已经不再。
禾花鱼,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与稻田关系密切。
放养在田里,吃着稻花和虫子长大的鱼,肉质细腻,带着一股清香。
随着种植结构的变化,这种温馨鱼类的身影逐渐减少。
环境保护的曙光尽管这些河鲜越来越稀有,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餐桌上,但国家已经重视起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的恢复。
通过各种措施,逐步减少污染,让清澈的溪水重新流动起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还能见到这些珍贵的河鲜。
我们对食物的记忆,往往伴随着家乡的故事、人际的温情。
那些年抓的鱼,捕的虾,捡的蚌,虽然变得稀有,但每次想起,总能带来一阵回味和暖意。
也许某天,我们能再次回到小时候的河边,看见孩子们光着脚丫跳进溪水,欢笑声中烟火气的味道扑面而来。
真的,保护环境不只是为了河鲜,更是为了让我们的儿孙也能体会到那些曾经令我们魂牵梦绕的味道。
结尾升华回忆虽美,但我们不能停留于怀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力,从保护周围的环境做起,让那些逐渐消失的河鲜,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别怕未来的路难走,只要我们心中有热爱和希望,总有一天,满载童年回忆的美味河鲜会再现江湖,带着鲜香掠过我们的味蕾。
今天的努力,终将成为明日珍贵的口福。
小时候常吃的8种河鲜还在你家乡吗?
不妨把的故事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让昔日的美味能一直延续下去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