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布下杀局,无名谋士连诛两虎 力保蜀汉江山29载
建兴十二年秋,五丈原秋风肃杀。诸葛亮弥留之际将费祎召至榻前,手指北方曹魏疆域,以血书暗授机宜。九年后,当费祎在汉中秋宴上被魏国刺客刺穿咽喉时,这道跨越时空的绝命棋局,已为蜀汉强行续命二十九载。
公元234年,诸葛亮星陨五丈原,留给蜀汉的不仅是《出师表》中的铮铮誓言,更有一张暗藏杀机的权力平衡图。彼时蜀汉军中,魏延手握五万精锐驻守汉中,杨仪掌控粮草命脉,二人势同水火。据《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临终前密令费祎:“若延、仪相攻,按第三策行事”。
这份遗策的精妙在于精准预判:魏延必反,因其曾向诸葛亮提议“子午谷奇谋”遭拒,早有独掌兵权之心;杨仪必叛,这个出身襄阳大族的文臣,始终视自己为丞相唯一继任者。费祎要做的,就是让两人在互斗中自取灭亡。
诸葛亮逝世次日,费祎便展开行动。他先赴魏延大营,假意支持其“继续北伐”主张,暗中将魏延“欲夺兵权”的密语传予杨仪。当魏延焚烧栈道阻截大军南归时,费祎早已策动王平、马岱等将领阵前倒戈。《三国志》载,魏延逃奔汉中途中,被马岱追斩于虎头桥,其三族尽诛。
除去魏延后,费祎转而对付杨仪。他故意向刘禅透露杨仪酒后狂言:“若当初全军投魏,岂会受此屈辱”。此言触碰蜀汉底线,杨仪被贬为庶人,最终在流放地自刎。费祎借刘禅之刀完成双杀,却始终隐于幕后。
费祎执掌尚书令期间,创造性实施“分权制衡”:军事委于姜维,政事托付蒋琬,自己则掌控益州士族。他改革诸葛亮时期“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的弊政,将全国户籍、赋税数据刻于木牍公示,开创古代政务公开先河。
面对曹魏压力,费祎提出“休养生息”战略。延熙七年(244年),曹爽十万大军攻汉中,费祎亲率轻骑星夜驰援,与王平形成掎角之势,仅用三月便击溃魏军。此战缴获粮草三十万斛,足够蜀军两年用度。
费祎的稳健令司马懿如芒在背。据《魏略》记载,司马懿曾对儿子司马师说:“蜀得费祎,犹添十年阳寿”。延熙十六年(253年)正月初一,魏国降将郭脩在岁首大会上暴起行刺,淬毒短剑直插费祎心口。
这场刺杀处处透着司马氏风格:郭脩三年前诈降时,故意在汉中之战斩获魏将首级取信蜀汉;其妹郭槐被扣邺城为质,逼其就范。费祎临终前看着染血的地图苦笑:“终究输仲达半招”。
费祎死后,蜀汉再无人能平衡荆州派与益州派矛盾,姜维九伐中原耗尽国力。但回望费祎执政的十九年,他不仅延续了诸葛亮“以攻代守”战略,更将蜀汉经济恢复到章武元年水平。成都武侯祠配享的十四文臣像中,唯有费祎佩剑而立——这把剑,曾为蜀汉斩出最后二十九载太平岁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