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谈判,最新信号!美国到底想逼谁让步?

文杰评商业大佬 3天前 阅读数 0 #财经

近日,日本与美国在华盛顿启动新一轮关税谈判,虽然双方在公开场合都释放出“善意”信号,但实质性进展极为有限。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围堵动作频频,英伟达、AMD、英特尔等三大芯片巨头接连中招,股价重挫,引发市场震荡。关税战与科技战两线并行,揭示出一个更加复杂的全球贸易博弈局面。

一、日美谈判:进展有限,分歧仍存

本轮日美关税谈判于本周三在美国华盛顿启动,由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率团与美方多位高官展开磋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议召开前突然宣布亲自参与,并在会后声称“取得重大进展”,但未透露任何细节。

日本首相石破茂则在东京表示:“日本和美国的立场仍然存在差距。”他进一步指出,希望在适当时机与特朗普进行面对面对话,推动谈判迈出实质性一步。但从日媒的报道来看,除了确认将继续对话外,本轮谈判在实质层面几乎无任何突破。

这种局面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美国不断加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对盟友也不手软。另一方面,日本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在面临经济压力与产业保护的双重考量下,也不愿轻易作出重大让步。

更何况,谈判时间被限制在“90天”内,而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坦言,“90天内完成谈判可能性很低”。这意味着,如果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可能会重新施加对日“对等关税”,让谈判充满不确定性。

二、科技领域的“突袭战”:三大芯片巨头接连中枪

就在美日关税谈判陷入胶着之际,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围堵再度升级。仅在本周,三大芯片巨头英伟达、AMD、英特尔就接连遭遇出口禁令突袭。

英伟达在递交给SEC的8-K文件中披露,美国政府已通知公司,向中国出口尖端AI芯片时必须获得许可。这项政策预计将给英伟达带来高达55亿美元的费用计提,直接影响其一季度业绩。

紧接着,AMD也发布预警,称受到类似限制的影响,可能需计提高达8亿美元的相关费用。

而英特尔更是直接通知客户,如果其芯片DRAM频宽超过每秒1400GB、I/O频宽超过每秒1100GB(或两者合计超1700GB),出口至中国必须获得许可。

这三大动作几乎同步进行,显示出美国政府已将技术限制作为对华施压的常规武器。而更深层次的意图,则是通过压制中国高端科技发展,来维持美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双重不确定性:市场、企业与投资者的焦虑

这一系列看似“巧合”的措施,对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觑。英伟达股价当日大跌,引发芯片板块普遍回调。Running Point Capital首席投资官迈克尔·阿什利·舒尔曼指出:“这些出口限制突显出科技和地缘政治风险的不断上升,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政策摇摆不定的背景下,这种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事实上,无论是对日本的“强硬谈判”,还是对中国的“科技围堵”,背后都是美国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战略考量。而这种策略的副作用就是——市场极度敏感,企业成本增加,全球供应链重构难度加剧。

蒙大拿州美国银行财富管理公司资深投资经理比尔·诺西表示:“企业已经开始公开谈论关税和出口禁令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对业务决策构成实质性阻碍。”

四、结语:大国博弈升级,全球经济的风暴前夜?

当前的贸易和科技政策,已经不仅仅是“税率”和“许可证”那么简单,而是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产业链重塑和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对美国而言,其意图是打造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高科技闭环,对中国施加压力,对盟友设定条件,最终形成一个“高门槛、高壁垒”的全球贸易与科技体系。

对中国和日本而言,则要面对来自美国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博弈,另一方面是战略空间的压缩。

而对于全球市场来说,在美中、美日谈判尚未明确走向、科技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政策变化都可能引发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投资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都需对未来的局势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迎接“下一个不确定性冲击”的准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文杰评商业大佬

文杰评商业大佬

感谢大家的关注